来源:长安昭通
2023-01-15 10:38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部署,省委省政府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的要求,全面落细落实“八五”普法各项工作举措。近日,昭通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昭通普法强基补短板十条措施》,在全市范围内积极组织开展精准、务实、高效的普法强基补短板专项行动,营造浓厚的法治教育氛围,进一步增强公民法治素养和法治意识。
一、 聚焦重点区域
市级以命案、信访问题突出的县为重点县区,以近3年发生2起以上命案的和发生过一案致死4人以上的乡镇街道为重点乡镇(街道),组织开展重点普法治理。各县(市、区)结合各类治安刑事案件发生情况,列出普法重点对象,由各级政法委牵头分类细化整治工作措施,有针对性开展重点整治。市级以9个万人以上易迁安置区为重点,各县(市、区)以前期工作成效明显、社会治安秩序良好的地区为重点,推进普法宣传示范点打造,总结出一批可借鉴、可推广的经验亮点做法。
二、 聚焦重点问题
聚焦命案、性侵、毒品、青少年违法犯罪、盗窃、醉驾酒驾等方面违法犯罪问题,有针对性开展法治宣传。分类建立重点普法对象数据库。由各级综治中心统筹,按照“不漏一人”的工作要求,组织行业主管部门、村(社区)等人员,对重点对象开展“一对一”“多对一”的普法宣传。
三、聚焦重点对象
把矛盾突出的琐事口角、婚恋家庭、邻里关系、经济纠纷等矛盾突出双方当事人,外出务工人员、乡镇中小学师生、初中文化程度以下的农村青壮年,以及重点青少年群体、精神障碍患者、刑释解教人员等“八类”特殊群体作为重点对象,开展专项普法工作。
四、充分发挥政法部门主力军作用
持续深化“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活动,建立“村(社区)吹哨、政法干警报到”的工作机制。村(社区)建立普法重点人员台账清单,政法干警全覆盖实现“敲门送法”。法院系统加强对案件当事人释法说理,组织开展巡回审判或公开宣判进乡村活动,偏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派出法庭每年巡回审判案件率不低于75%;检察机关重点围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组织对不良行为青少年群体开展专项普法;公安机关在日常接处警、案件办理等过程中加强释法说理和法治宣讲;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动基层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法律明白人”等队伍,全面开展“服务+普法”“调解+普法”活动,实现法律服务和矛盾调解普法率100%。
五、 组建专项普法工作队伍
由市委政法委牵头,市委平安建设领导小组和依法治市委员会成员单位参与,成立专项普法工作办公室,组建不少于110人的普法工作队伍,实行“分片包干”联系到11个县(市、区),由处级领导带队,按照年度内不低于6次、每次不低于15天的要求,深入到所负责的县(市、区)开展普法督导、普法工作人员培训、重点地区和对象普法工作。县(市、区)参照市级做法组建县级普法工作队和开展工作。
六、 拓展基层普法工作队伍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普法、谁挂钩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工作要求,将基层执法人员、行业主管部门人员、驻村工作队员,派出所、司法所、法庭人员,人民调解员、专兼职网格员、驻村辅警、“法律明白人”、法律顾问,村支书、小组长、德高望重的乡贤等人员全面纳入普法宣传队伍中,确保年度内对重点普法对象实现全覆盖普法。
七、开展“会会讲故事、村村有氛围”普法宣传行动
以会会讲法治故事、村村有法治氛围为主要任务,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召开的所有群众会,由会议主持人负责,会前向群众讲1—2个法治故事,潜移默化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每个村(社区)在车流量大、人员集中的地方,选取适当位置制作3—5条法治宣传固定标语、展板、景观小品等,全面营造法治氛围。
充分发挥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作用,民政部门牵头,政法部门配合,指导各村(社区)制定或修改村规民约,将邻里和谐、孝老爱亲、夫妻和睦、遇事找法、禁毒防邪等内容纳入其中。
与普法重点对象签订普法告知书,结合普法重点对象数据库建设情况,针对不同群体普法需求制定普法告知书,发放给对应普法重点对象。
开展家庭家教家风建设行动,通过开展人人说家风、户户门前亮家风、村村开展典范选树活动等方式,引导群众大力弘扬和传承尊老爱幼、邻里和谐、夫妻和睦等良好家教家风。
八、开展普法宣传产品资源库建设行动
制作以案释法普法口袋书。由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政法单位和执法部门具体负责,针对农村群众、外出务工人员、少数民族群众、重点青少年以及特殊困难群体的法治需求,在敬畏法律、尊重生命,依法信访、理性维权,化解纠纷、邻里相亲,情感疏导、家庭和睦等方面选取适当案例,分类编印普法口袋书,实现普法读物对重点对象全覆盖。
建设“指尖普法”资源库。市委宣传部牵头,在市、县两级媒体建立法治宣传资源库,按照宣传标语、平面海报、宣传音频、宣传视频等内容设置资源库构架。市委依法治市办牵头,组织市、县两级政法单位和各行政执法单位分别制作公益广告、微电影、微视频、微动漫等法治宣传产品1个以上。通过作品征集大赛等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优秀自媒体参与普法产品创作,采取漫画、顺口溜、一图读懂等鲜活生动的形式,不断丰富普法产品资源库。
九、 开展专项普法与基层社会治理融合行动
将专项普法工作积极融入“五治融合”的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压实基层党委政府工作责任,发挥好基层综治中心平台作用,推动普法教育进网格,建立网格重点普法对象数据库,提升专项普法精准性。进一步统筹整合普法资源,将专项普法贯穿到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命案防控攻坚、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安突出问题整治等工作中。
基层各派出所、司法所、法庭,在办公场所附近、集镇广场、客运站等人流量大的地方,开辟普法宣传栏,及时向群众公布违法犯罪打击成效、纠纷化解成效等,针对突出问题选取适当案例进行以案释法,常态化开展防命案、防性侵、防溺水、防“黄赌毒”等宣传。
十、健全普法“三个工作机制”
健全普法责任落实机制。各级党委政府加强对专项普法工作的领导,定期跟踪问效专项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常委会和常务会年内至少听取1次专题汇报;各级政府将普法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专款专用。
健全考核督导工作机制。将普法工作成效纳入市、县平安建设法治建设考核,以“五无五少”(无死少死、无案少案、无诉少诉、无访少访、无事少事)指标数据作为普法成效检验标准;将普法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党委、政府日常督查重要内容,纳入党委政法委政治督察内容,定期通报工作存在问题、经验亮点等,促进工作质效提升。
健全宣传发动工作机制。全面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普法宣传矩阵,迅速在全市掀起普法工作宣传热潮。在电视台、报纸、网站和县(市、区)融媒体中心、政法系统宣传平台开设普法专题(专栏),开展全媒体普法宣传;充分发挥文艺宣传队伍作用,采取编排法治小品、法治歌舞等方式将宣传融入日常文艺演出活动中。通过各种形式,全面营造专项普法宣传工作的浓厚氛围。
来源:长安昭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