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诙谐与夸张,也是生活态度

 2023-01-05 09:56  来源:昭通新闻网

在去水富市采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车灯表演前,我对车灯表演并没有具体的概念,甚至想象不出这个技艺的模样。看了车灯传承人的表演后,我才恍然大悟,这不就是小时候逢年过节时在街上看到的边走边表演的剧种吗?

那时候,昭通老城区的很多街道上木房林立。每逢节庆,在窄窄的街道上,会有戏曲表演队边行走边表演。这种戏曲的表演道具简单、有限,表演者在有限的场地中展现无限时空里的剧情。那些夸张的语言、唱腔、装扮、动作、道具,那些用竹篾扎制、背腹中空、表面糊上绸布,绑在表演者身上的蚌壳、车马,那些艳俗的装扮,那些通俗易懂的日常生活说唱,那些演绎抽象情节的戏曲,原来就是车灯表演啊!

据了解,车灯又称幺妹灯,是我国传统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西南各地。水富市毗邻四川,受四川车灯表演的影响,车灯表演在当地流传久远。在娱乐设施单一、娱乐项目匮乏的年代,曾经深受群众喜欢。水富车灯表演者手持竹制车灯板,以慢板、快板、摇板、碰板等技巧,敲打出不同的节奏,配合演唱和舞蹈动作,以幽默、逗乐的形式,生动地演绎民间故事。我的理解,车灯表演就是民间独特的一种说唱艺术。如今,其说唱逗乐的表演,又被戏称为“水富东北二人转”。

戏曲文化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通俗易懂、广泛见于田间地头的车灯表演就是应时而生的戏曲文化之一,这种表演方式需要一种频繁的互动性,时常问答式的表演,让观众有种参与感。也正是这样的参与感,曾红极一时的车灯表演让观众沉浸其中,观众从中获得文化遗产的滋养,从慢慢接受发展为逐渐喜欢,从而达到传播或传承的目的。

诙谐与夸张,也是一种生活态度。就车灯表演而言,对一种文化的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长时间的坚守与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车灯的传承,应该是一种“活态传承”。长期以来,水富市遵循“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逐步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保护。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播过程中,如何更好地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合理地利用以达到更有利的传承与发展,确实面临很多难题。就车灯表演这类逐渐失去市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要弄清楚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播的目的是什么,传播的主体和内容是什么。如今,年轻一代已没多少人愿意去用时间、用心去学习,传承人在社会中找不到传承的技艺价值和出路,他们的传承只能是被动的传承。要让车灯表演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能够真正长久地留存在不断发展的当今生活中,并且合理利用使其投入到社会经济运作当中,是一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社会需求、经济需求和人文需求。如若不然,“展览式”的保护只能是僵化的。

拓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的广度,挖掘传承的深度,切切实实地传承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技艺。在新时代,应该采取现代化手段加强对车灯表演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记录,用录像、录音、文字等多种记录的方法去加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不应一成不变,而应与时俱进。恢复经典、新编剧目,让车灯文化不会渐渐消失,在传统的传唱加上现代生活物质文化的需求,车灯文化必将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作者:陈允琪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文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