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2-31 11:25镇雄县在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工作中,坚持弘扬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深入传承革命老区红色精神。镇雄有着深厚红色基因、光荣革命传统,红军长征足迹遍及镇雄232个村寨,留下了161处红色革命遗址,属全国革命老区县。镇雄县以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及庆祝建党100周年活动为抓手,全面唱响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昂扬主旋律,组织开展“打卡红色地标·见证乌蒙巨变”和“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庆祝建党100周年等系列活动,精心举办成就展、书画展、摄影展、征文演讲比赛等文艺活动,广泛开展唱红歌、重温入党誓词、观看红色影片、红色教育体验、学党史敬英烈、学时代楷模等群众性主题教育;深入挖掘、整理、编撰《中国共产党镇雄县历史(1930—1950年)》《红旗卷起农奴戟》《红色镇雄》《镇雄县革命遗址通览》《镇雄红色革命故事》等珍贵历史资料,电视剧《残阳如血》、红色题材小说《回旋乌蒙》等文艺作品,贺龙点兵南天门、场坝巴溜群众郎满玉与贺龙妻子蹇先任“鸡汤银镯情”等红色故事,生动记录了老区人民与红军生死相依、患难与共、鱼水情深的历史事实,是洗礼思想灵魂、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生动教材,革命老区精神在古邦大地、赤水河源头代代相传、历久弥新。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镇雄县居住着汉、彝、苗、白等18个民族,总人口171万人,有4个民族乡、25个民族村,少数民族人口15.5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1%。镇雄县始终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创建工作全过程,大力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凝聚起价值相通、内心认同、人心归聚的磅礴力量。广泛宣传国旗、国歌、国徽、天安门、长城、长江等国家象征标识、建筑标识、地理标识,将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扎根群众心中。深入挖掘具有各民族共有共享文化内涵的地方传统文化,“古芒部”石刻、大湾郑公桥“南丝绸之路”马蹄印、母享陇东旧石器遗址、以勒明清青花瓷窑遗址等地方历史文化符号;《探秘镇雄天坑》在CCTV-10《地理中国》栏目播出,“赤水之源·大雄古邦”地理标识名片走出镇雄、走向国内外;镇雄紫砂石壶、尖山刺绣等成为本土文艺特色产品,成功申报镇雄端公戏、彝族舞蹈“喀红呗”、苗族芦笙舞等47项国家、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收集整理出版《镇雄县苗族芦笙集》等一批民族文化丛书,支持20名民族民间文化传承人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
昭通日报记者:陈忠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