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2-27 13:04“今年咱们村村集体经济收入主要靠养蚕,一年养了三季,收入20来万元。从养蚕开始,大家的激情被调动起来,参与到养蚕产业的人也越来越多。”镇雄县盐源镇仓海村曾是一个村集体经济空壳村,自从来了一群农业方面的专家人才,对村里开展组团式帮扶,这里产业逐渐有了起色,村集体经济也有了支撑,群众的口袋逐渐鼓了起来。
2022年3月,应中组部等六部委选派,来自省内外10家单位的27名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团,来到镇雄县开展组团式帮扶。专家深入镇雄的山山水水、田间地头,各展所长、大显身手,依靠科技、市场等手段,帮助镇雄培育农业产业,助力乡村振兴。
虽然是村集体经济上的“后进生”,仓海村却拥有脱贫攻坚期间打下的良好产业基础。全村有1512亩桑葚基地,桑葚采摘后,满树桑叶便无人问津。科技特派团的专家进驻仓海村后,便从一株株桑树上看到了潜力。在通过深入的调研、市场考察后,专家们决定从小小桑树上撕开产业帮扶“大口子”。
于是,一场专家主导、村党支部为主心骨、企业带动引领、群众参与的产业帮扶行动便拉开了序幕。仓海村以村集体公司的名义,办起了育蚕厂,带着群众干;龙头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免费提供桑叶、蚕种,联系商家收购蚕茧,解决了村民蚕茧销售的后顾之忧;科技特派团专家驻点开展技术指导。第一季蚕茧上市后,村集体公司就收获了7万多元。村“两委”、群众的积极性一下子上来了。
“今年,我家养蚕和在村集体公司育蚕厂打工赚了7000多元。”当地蚕农刘仕群说,“今后,还要继续跟着他们干 。”
仓海村的模式仅是科技特派团专家团队组团帮扶镇雄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自选派进驻镇雄以来,27名科技特派团专家,坚持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服务“三农”,聚焦小麦、马铃薯、桑蚕、大宗蔬菜、生猪养殖五个产业,分五个产业组精准开展了全产业链技术帮扶工作。
帮扶工作中,专家们组团式对镇雄的农业产业全面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提升产业科技应用能力;扎实开展品种技术引进推广,提升帮扶产业质量效益;强化技术瓶颈集中攻关,逐步提升农业科技贡献率;着重开展本土人才培养和帮带,有效提升农民整体素质;大力拓展农业产业功能,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进驻镇雄以来,科技特派团5个产业组累计开展41次现场调研和指导帮扶,驻点服务覆盖24个重点乡(镇)、技术服务覆盖57个村;下沉一线对接服务种养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29个;指导建立村集体经济养蚕车间2个,实现收入10万元;引进特优新品种30个、种养生产新技术14项;指导建立马铃薯、小麦等农作物集成示范基地7个、养蚕示范基地4个;提供云麦80、云麦77等优质新品种种子5.1吨建设了1150亩核心种植示范区;为规模化养蚕示范户提供养蚕物资6万元,新增养蚕320张,实现增收80多万元;指导培养产业带头人、基层农技人员、农户共928人次;指导成立电商平台1个、发展新业态1个。
“下一步将科学制订2023年度工作计划,把任务清单化、责任化,力争在科技赋能上展现新成效,持续为镇雄县产业发展贡献力量。”镇雄县科技特派团团长王志伟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