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9-17 10:07昭通新闻网讯 (通讯员 甘光涛 李玉平)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永善县认真对照脱贫标准,突出规划引领,突出精准施策,突出资源整合,打基础、补短板、兴产业,使昔日贫穷落后、脏乱差的水竹乡塘坝村寨子自然村实现了脱贫奔小康的华丽转身。
水竹乡塘坝村寨子自然村距水竹集镇13.6公里,海拔2200米,居住有群众17户52人,其中:苗族12户41人,属典型的高寒少数民族特困自然村。人畜混居、蚊蝇成群,群众住的是茅草房、杈杈房,群众主要靠种植荞子、土豆,散养少量牛羊为生,没有稳定的经济收入,生活十分困难。
为帮助寨子自然村群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市委书记范华平和永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先后亲临一线调研指导,为开展精准脱贫把脉问诊。此外,水竹乡党委、政府成立了寨子自然村脱贫攻坚工作领导组,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开展“挂包帮、转走访”工作,全面了解群众的贫困现状、分析致贫原因、宣传扶贫政策、征求群众意愿、协调项目规划,为寨子脱贫攻坚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在安置点建设过程中,永善县坚持政府引导、群众主体和“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功能完善、规模适度,人畜分离,厨卫入户,特色鲜明、宜居宜业”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狠抓规划布局、建材物资到位、质量技术监管、村容村貌管理等重点环节,从2015年8月项目启动实施到现在,仅一年的时间寨子自然村就发生了“脱胎换骨”般的变化。
“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抓好寨子集中安置点的建设:一是抓规划布局,整合民族村寨建设、整村推进项目资金,对民房、道路、广场、畜圈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二是抓好项目的实施,成立现场指挥部,干部驻点进行指导,群众积极投工投劳,积极参与;三是抓村庄管理,组织群众开展操家理屋的培训,将村庄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引导群众养成良好的习惯,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四是抓好产业的发展,重点发展牛羊养殖,增加群众的收入。”水竹乡党委书记肖云峰这样概括寨子集中安置点建设。在具体工作中,水竹乡规划设计为引领,统一民居风貌设计,严控制建设规模,集中建设砖混小洋楼16套840平方米;同步抓好路网、人饮、管道、广场和畜厩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村组公路改造2.4公里、户间道硬化400余米、人饮管道460米、畜厩17间340平方米、排水沟256米、公厕1个、广场400余平方米、篮球场330平方米、绿化带1150平方米。同时,水竹乡积极引导当地群众制定村规民约,责任到人,加强对环境卫生、路旁绿化和基础设施等项目的管理,并选派干部职工深入群众中对群众的操家理屋、文明礼仪等知识进行了现场培训,有效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和农村人居环境。走进李明荣家,客厅里音响、液晶电视、茶几、沙发摆放有序,一家人正在高兴地看电视;宽敞整洁明亮的厨房里,电饭煲、电水壶、电磁炉等日用电器一应俱全,厨柜干净整洁,自来水拧开可用。“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过上这样好的生活。感谢各级领导的关心!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李明荣激动地说。
此外,水竹乡还因地制宜培育致富产业,增加群众收入。以群众投工投劳、政府发放草籽并指导种植和管理的方式,规划种草500亩;引导群众组建专业合作社,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业;按照“规划一步到位、实施两年完成”的方式,由政府统一采购、企业负责指导,按照漆树每亩补助200元、杉树每亩补助250元的标准,种植漆树200亩、杉树200亩。
如今的寨子自然村,白墙青瓦小洋房靓丽整齐,花草树木点缀房前屋后,道路院坝干净清爽,文化广场热闹非凡,群众的生产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