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生态优先——碧水青山映蓝天

 2022-12-22 09:29  来源:昭通新闻网

2016年12月,从首都北京传来一条消息:全国绿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共同授予镇雄县林业和草原局“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这条消息,在镇雄林业战线的年轻人中并没引起多大震动,一阵欣喜过后,他们又迅速回归平静。但对老同志来说,这一消息犹如重磅炸弹,他们感叹不已:镇雄的生态工作从“挨批”到“获誉”,他们足足等了30年。

不堪回首40年

镇雄生态工作“挨批”,当追溯到20世纪60年代。

在硫铁矿富集的坡头、母享、仁和、堰塘、黑树等乡(镇),人们用一层煤炭一层硫铁矿石堆垒起来煅烧——土法炼硫,一度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0世纪80年代,镇雄县硫黄年产量超过2万吨,是全国产量的1/3,总产值逾千万元,拉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对镇雄财政的贡献率超过10%。

土法炼硫,危害极大。密布大小山头的敞口炉,造就了无数烈焰腾空的“火焰山”。在烈焰、黄烟的密集攻势下,炉群方圆数公里的花草树木由生到死、从有到无,逐渐成为了无生机的荒漠。同时,清澈见底的“清水河”逐渐变成黏稠的“白水河”,河边洗衣、河中嬉戏的场景渐渐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不信黄龙锁不住,不信春风唤不回!”严峻形势面前,1984年,镇雄县科技人员经过8年艰苦攻关,发明了“云环-09密闭式组合炼硫”技术,一定程度提高了硫黄产量,极大减少了废气污染。

1995年,镇雄县启动治理试点工作,综合采取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创造“平板育苗营养坯客土移栽法”和“茅草倒栽法”,在植树植草、种植绿肥及改造工业废弃地、石灰面地、肥土面地等,努力改善生态环境。

快马加鞭五春秋

2009年12月18日,是一个在镇雄县生态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日子。

基于“在粮烟产业、畜牧产业、劳务产业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很大提高,但是依然面临基地不大、产业不强、产业链不完善及修复生态等问题”考虑,镇雄县委、县政府召开办公会,专题研究林业发展工作。会议决定,每年安排1500万元资金,3年内新建优质核桃基地100万亩、木漆基地20万亩、笋材两用竹林基地30万亩,使全县核桃、木漆、竹子的种植总规模分别达到108万亩、28万亩和41万亩。

号令既出,重任如山。2010年春节后,县直相关部门、全县28个乡(镇)立令立行。林业规划、项目编制、人员培训、资金整合、苗圃建设、苗木移栽等一系列活动,在全县3696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有序开展。

那些年,无论是育苗季节还是植树时节,也无论是雪花飞舞还是阴雨连绵,山野中随处可见林技人员、乡村干部和广大群众忙碌的身影。现场讲解、动手操作、热烈讨论成为了田间地块一道道引人瞩目的风景。

镇雄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实施城乡绿化、生态文明创建两大工程,构筑乌江、白水江、赤水河三大水系绿色屏障,完备镇凤、镇毕、镇赫、镇威、镇坡五条绿色通道建设,用花草树木装点国土。

令出必行,行必有果。“十二五”期间,全县累计完成投资6786万元,分别完成核桃、竹子、木漆种植98.3009万亩、27.789万亩和20.3198万亩,全县核桃、木漆、竹子总规模分别达到106.3009万亩、35.789万亩和31.3198万亩。

生态文明建设,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一项持久工作。“十二五”期间,镇雄县快马加鞭,山在变绿、水在变清、天在变蓝。为了保护绿化成果,镇雄县强化森林管护体系建设,在宣传教育及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林业行政管理等方面下功夫,旨在杜绝历史重演。

荣誉源于坚持不懈地奋斗。2016年12月,镇雄县林业局获得了“全国绿化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实现了由“挨批”向“获誉”的大逆转。

脚踏实地向前冲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扶持县、云南省27个深度贫困县之一的镇雄县,2014年累计有贫困村235个、11.64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42.24万人。面对艰巨繁重的脱贫攻坚任务,镇雄县大力实施“产业富县、旅游活县、生态立县、交通兴县、民生优先”五大战略,奋力脱贫摘帽。

镇雄县的发展方向究竟在哪里?从2002年起,省林业厅挂钩扶贫杉树乡,在杉树乡建设近2万亩竹子基地。那段时间,漫山遍野可见挖坑栽竹的动人场景,随处可见举办的竹子相关技能培训,到处可闻关于发展竹子产业的话题。竹子,成了千家万户的“宠儿”。镇雄县实有竹林规模近30万亩,占全市竹林总面积的10%,全县坚定不移发展壮大“一县一业”竹产业,推动山村美丽、腰包鼓起与如期摘帽相结合。

镇雄县明确竹产业为“一县一业”,按照“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要求,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大力培植产业基地,狠抓抚育管护,畅通产品加工销售渠道,落实利益联结机制,带动林农增收致富。

决心大,措施实,力度强,效果好!通过持之以恒的发力,截至目前,镇雄县竹林面积增至93.11万亩,实现竹笋产量6.34万吨、产值6.34亿元,覆盖27个乡(镇)220个村62万户,其中脱贫户3.56万户13.53万人,“三类对象”0.18万户0.79万人。共有涉竹市场主体327家,建成竹笋加工厂4个,研发了以清水笋、即食笋、干笋为主的20多个竹产品。2022年3月,经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第四批“中国竹业特色之乡”认定评审,镇雄县成功获得“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称号。

“十二五”期间,镇雄县快马加鞭、奋起直追,成功摘得“生态桂冠”;“十三五”以来,镇雄县锲而不舍、持续发力,进一步夯实绿色屏障,留给全县人民一个山清水秀、绿色无垠的“生态家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漫步在镇雄的蓝天白云下、青山绿水间,回顾镇雄县生态的惊人变化,感慨之,醉之!

作者:王云贵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镇雄 环保 脱贫 产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