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进入专题
 导航

做“竹”文章 绿了青山富了民

 2022-12-15 09:25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年四季,无论是从赤水河源头到花山乡,还是从牛场到杉树,抑或是从以古到罗坎,漫山遍野都被竹林覆盖,仿佛走进绿色的竹海。绿竹苍翠、婀娜多姿,空气清新、景色迷人,这是“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镇雄县竹区特有的风景。在镇雄的青山绿水间,种竹的群众都说“我的存款在山上”,竹产业成为村民的“绿色银行”,成为镇雄的亿元大产业。

镇雄县委、县政府立足资源禀赋,发挥比较优势,铆“竹”干劲、下“竹”功夫、做“竹”文章,大力建基地、抓管护、育品牌,全力推动“一县一业”,竹产业真正成为支撑群众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的支柱产业,实现竹产业提档升级、量效齐增,努力闯出一条生态脆弱敏感地区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全县有竹子93.1万亩,产笋面积32万亩,实现产值3.8亿元以上,竹产业已成为62万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撑。

抓基地强管护促提质增效

走进镇雄县赤水河源头,崇山峻岭郁郁葱葱,满眼都是绿色。赤水源镇银厂村村民周太雄正在管护种植的竹子。“我家以前种了10多亩竹子,今年又种了几亩,一共有20亩。我就在家管理这些竹子,争取早日有收成。”他去年参加了竹类栽培技术培训,学到了竹子的种植、病虫害防治和管护知识,决定干“竹”活,吃“竹”饭。

近年来,镇雄县在处理好当前和长远、保护与发展的基础上,认真组织研究,搞好实地调查,做好全面规划,按照“宜竹则竹”“适竹则竹”“能竹则竹”原则,沿河、沿路、沿城镇面山进行布局,加大力度、排除万难,创新、务实推进,标准化种植、规范化管理,抓点带面、连线成片,狠抓基地示范推动,确保到2023年,建成10000亩以上示范基地23个、5000—10000亩示范基地36个、1000—5000亩示范基地22个。

在碗厂镇的竹基地,竹农正在地里忙碌,技术人员也在带领竹农开展竹林提质增效,幼苗抚育。

碗厂镇干沟村村民洪启富忙得不可开交。他家一共种了300亩竹子,已有100亩初见效益。他说:“我们对竹林提质抚育,竹笋出笋率高、质量好。今年春笋就有30000多元的收入,全年预计收入六七万元。”他对新竹林进行薅锄,对老竹林采取“砍老留嫩、砍细留粗、砍密留稀、砍坏留好”的措施。他说,前几年国家对竹林进行提质增效有补助,最多的时候得到了2万多元补贴。渐渐地,他对竹林进行提质增效就成为习惯了,还带动其他竹农积极参与提质增效。

竹产业“一分靠种,九分靠管”。镇雄县按照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抓产业要求,划分责任田,落实网格责任,紧盯管护下功夫,真抓实干促成效,确保竹产业健康发展。目前,镇雄县研究制定了竹林育、种、管、采标准和操作规程,采取“党支部+村集体经济+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农户”“党支部+专业合作社+生态护林员”等模式,定期对新植竹林进行抚育管护,科学对老竹林进行砍竹留笋,合理调整竹林结构和密度,促进产业基地提质增效。加快推进林区产业道路和营林生产管护,建立健全巡护管护机制,发挥护林员应有的管护作用,避免出现“有种无管”的问题。

抓精深加工促产业链延伸

“我们刚入驻的时候,当地的笋价是2元多一斤,今年达到6元左右。我们收购竹笋的价格每斤比外面高2—5角。”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孙文彬介绍道。

镇雄县加大培育扶持力度,对在县域内投资竹产业精深加工的企业,给予一企一策政策优惠,积极引进知名企业入驻镇雄,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就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的企业,其云笋工厂2015年5月在杉树乡细沙村成立,是集竹笋、天麻、魔芋等农产品科研、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现代化工厂,现以竹笋为主导产业。

在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展示区,即食笋、清水笋、笋干等20多种产品摆满展台。这是镇雄县黑颈鹤生物科技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竹笋为原料进行精深加工的产品。在镇雄县的培育扶持下,经过多年的发展,该公司拥有两个现代化工厂,即镇雄县杉树乡云笋工厂和碗厂镇云笋农特产品产业园两个厂区,总投资近2.1亿元,占地面积共127.5亩,可储存鲜笋2.2万吨,可实现销售收入4.5亿元。据孙文彬介绍,精深加工延伸了产业链,增加了附加值,让更多群众共享产业发展红利,公司直接带动了杉树乡、碗厂镇10296户40921人吃上“竹笋饭”,户均增收5000余元,与过去种粮相比收入翻了一番。

在杉树乡细沙村,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一家以竹笋种植、精深加工、销售为主的食品科技型企业。该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15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现已开发竹笋类休闲食品、佐餐食品、高端餐饮食材三大类20多个单品,年加工鲜笋8000余吨。镇雄县众兴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还计划投资3000万元,在杉树乡瓦桥村建设分厂。

镇雄县竹产业发展按照“龙头引领、基地示范、扩点成面、完善机制、久久为功”思路,坚持“产品落在品牌上、品牌落在企业上、企业落在基地上”发展理念,以全产业链发展为核心,强化招商引资和品牌培育,引进一批龙头企业落户镇雄县,大力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形成农工商贸一体化的发展格局。截至目前,全县已有省级龙头企业1家、竹笋经营企业10家。

抓品牌建设 促高质量发展

“‘云笋’广告宣传片在央视财经频道播出以后,我们的订单成倍增长,‘云笋’品牌家喻户晓。两天的时间里,订单就达到26万元……”孙文彬介绍道。

2019年5月,央视精准脱贫——镇雄“云笋”广告宣传片在央视15个频道持续播放1个月;6月,“2019中国电商扶贫行动”第二站走进镇雄县,央视财经频道栏目组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再现“云笋”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等环节,宣传推介以“云笋”为代表的脱贫产品。这些举措有效提升了镇雄县竹产业的品牌效益和价值,为“云笋”的发展壮大注入强劲的动力。

2021年9月,镇雄县举办“我的存款在山上”——2021年竹笋丰收节暨采笋节活动,开展剥笋比赛、笋王争霸赛,众多企业到现场收购鲜笋;邀请了中央、省、市媒体记者和网络主播、自媒体及网红等,齐聚碗厂镇,对采笋、剥笋、卖笋活动和“云笋”系列产品的生产、加工、储存等进行网络直播、宣传、带货,全面展现“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的风采,提升镇雄竹产业的品牌效益和价值。11月10日,镇雄县碗厂镇(鲜笋)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这是镇雄县推动乡村产业集聚化、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也是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的重要举措。

2022年3月,镇雄县竹产业品牌建设再传喜讯:在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公开发布的第四批《中国竹业特色之乡》认定评审结果名单中,镇雄县成功获得“中国赤水源方竹之乡”称号。获得这个地理标志认证,大大提升了镇雄县竹笋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

“必须加强品牌建设,只有品牌树起来,产业才能强起来。”镇雄县林草局正高级工程师王宁感叹道。据他介绍,镇雄县构建“区域公共品牌+企业知名品牌+产地独有品牌”相结合的品牌体系,力争建成1个集竹笋、竹材深加工、产品研发推广、贸易交流合作为一体的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滇东北区域竹产业示范园区,最终实现“百万亩竹子、百亿元产值”的总体目标。

作者: 碎 金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镇雄 环保 产业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