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2-05 14:38说起绥江县城旁边大汶溪上的桥,除了四座钢筋混凝土大桥外,大汶溪上还曾经有过两座年代更久远的桥。其中一座为大汶溪铁索桥,另一座则为桥无定所、年年建、年年毁、一年要修建好几次的大汶溪木桥。
大汶溪铁索桥建于20世纪50年代,紧靠绿荫沱的下游,桥面高约十米、长百余米、宽不到两米。在绥江大桥建成前,铁索桥是县城旁的大汶溪上唯一能通行车辆的桥。所谓车辆,其实只是载重不超过200公斤的木制人力两轮车。
铁索桥位于县城旁的大汶溪上游,距营盘上的人民会场约千米之遥。进城道路为土路,宽不足两米,打西门口城楼下的门洞穿过,向县城方向一路上坡,人力车负重上行非常困难,通常是一人在前面拉,另一人在后面推。
20世纪60年代中后期,为改善往返县城与铁索桥之间的通行条件,以人民会场为起点,修了一条通往铁索桥的宽约四米的路,该路在酒厂附近绕了一个大大的弯。
在铁索桥西岸,213国道高出桥面十几米,少了三个人,要将负重的人力车通过那个“之”字形的坡,下到铁索桥头是几乎不可能的。那时,每次去猴子沟煤炭厂拉炭,下坡时,仅凭我父亲、哥哥和我是不行的,还得寻求路人帮忙。三个人在前,身体后倒与地面形成35度以上的角,双手握住车把使劲地向上抬,让车尾部的刹车板紧紧地贴着地面,我和哥哥一起站在刹车板上,以增加刹车板与地面的摩擦力。下此大坡,十分惊险,每次都是大汗淋漓。
两岸的桥头堡由很多大条石堆砌而成,两根碗口粗的吊拉铁索从地下升起,跨过桥头堡的顶端与对岸连接。另有数根粗大的承重铁索连接在两岸的桥头堡之间,桥面木板就铺设在承重铁索上,桥面为中间高、两头低。也许是铁索桥太长,也许是设计与施工水平不高,行走在此桥上,桥面很容易上下起伏颤动和左右摇摆,行人的安全感明显不足。
然而,有危险就有刺激,有刺激就有胆大之徒。那些年,经常会有一些十几岁的顽童在桥上故意跳足,引发铁索桥此起彼伏不停地震荡。有一些顽童还会站在桥中央的两边,双手握着吊索,像荡秋千一样使劲地将大桥左右摇晃,常令桥上的行人步履维艰,有胆小的会吓得哭喊着,趴在桥上不敢前行。顽童们在恶作剧的同时,还会不住地冲着桥下绿荫沱里游泳的人大喊大叫。
由于铁索桥距县城和大汶街上都较远,因此,往返于大汶街和县城的行人,更多的是选择从位于大汶溪沱上的木桥过河。
在大汶溪沱上搭建木桥的历史很久远,始于哪个年代,无从考证。
大汶溪沱是大汶溪汇入金沙江之前的最后一个沱,沱的上下游都是滩口,水流湍急,且河床变化无穷。与大汶溪沱毗邻的新河街和旧时的河坝街曾是几十年前绥江老县城最繁华、最热闹的地方,大汶溪上的木桥通常架在大汶溪沱上。大汶溪沱距我家很近,大汶溪木桥则是我每天往返的必经之地。
与铁索桥不一样,大汶溪木桥只是一座临时便桥,它既没有固定的架设地点,也没有固定的式样,桥面宽不足一米,长不足十米。很多时候,桥的一头搭在大汶溪沱西岸的岩石上,一头通过用竹筐和江石堆砌而成的桥墩跳接,再与东岸连接。桥面是用几根又粗又长的树干以及竹片、草垫、沙石等铺就而成,抓钉是搭建木桥的唯一金属构件。有时,桥上会设置简易的护栏,但更多的时候没有。有时,桥面距水面较高,游泳的儿童会将它作为游泳时跳水的跳台。有时,桥面距水面较低,蹲在桥上,伸手便可触水。人行桥上,深一脚、浅一脚,颤颤悠悠,有时如行走于跳板之上,有时又如行走于平衡木之上。
大汶溪沱上的木桥每年都要架设很多次,但每次架设后的寿命都不长,最长时仅在没有暴雨和金沙江洪水的冬春季节。入夏后,一旦山洪暴发,大汶溪里狂涛巨浪,木桥顷刻间化为乌有,两岸的人们只得望之兴叹。山洪消退后,桥墩没了,河床变了,水面宽度和水的深度也变了。过不了几天,不一样的木桥又会被架起,或在原址,或偏上游,或偏下游,完全取决于河床和水深、水流的情况而定。
以前,金沙江航运码头在中碛坝下游,位于大汶溪的东侧,但绥江对外的唯一陆路213国道,以及汽车站、马车站、县里主要的储物仓库、永善县的物资转运站等,都是在大汶溪的西岸,大量往返于西岸和码头之间的物资全靠人力背运,而大汶溪沱上的木桥几乎是背运人穿越大汶溪的唯一通道。
在修建绥江大汶溪桥期间,大汶溪桥作为绥江大桥建设的保障设施,被架在了大汶溪沱上游、卢家码头下游的滩口处。桥面加宽了,桥也结实了,但其命运仍逃不脱大汶溪洪水和金沙江大水的冲毁。
绥江大汶溪桥建成后,大汶溪沱上的木桥没有存在的价值,从此便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
大汶溪上的铁索桥也在绥江大桥建成通车后的第二年被作为危桥拆除,从此也消失在绥江人的视线之外。
作者:凌育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