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6-07 18:13昭通新闻网讯(通讯员 龙定江 薛昌亮)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二五”以来,永善县紧紧抓住加快水利改革和“兴水强滇”、“兴水强昭”战略发展机遇,着力推动营盘、大板厂骨干水源工程建设,加强双河、白云水库前期工作;扎实推进中央财政小农水项目、石漠化治理工程、干支渠防渗、爱心水窖、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自来水处理厂等一系列惠民工程,成功应对极端旱、洪、涝灾害及地震抢险救灾工作,全县水利事业得到长足发展,为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大力推进“安民”水利工程建设。“十二五”时期,永善县始终把防汛抗旱作为保障农业生产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县防汛抗旱能力得到新提升。总投资4169.28万元长10.95千米的冷水河茂林段和团结小河两条河流治理已竣工投入使用,为防洪保护区内0.53万人及0.42万亩农田提供了安全保障;完成投资1030万元的山洪灾害非工程措施治理项目,建成简易雨量站156个,自动监测雨量站31个,3个视频监测站,预警广播站72套;5个自动监测水位站。同时,充分利用地表水资源,切实抓好引水入库、引水入塘、引水入池,努力增加工程蓄水量,“十二五”时期全县年均完成水资源储备2356.39万m3,有效解决了 11乡(镇)68个行政村872个村民小组8583户34367人及10342头(匹、只、羽)畜禽饮水困难,降低了洪旱灾害损失。境内营盘水库、大板水库、双河水库、天星坝水库、白云水库以及何家湾水库和桐堡水库的除险加固等水源工程有序推进。大力推进“健民”水利工程建设。该县始终把解决农村人畜饮水安全作为关注民生、解除民忧、谋求民利的头等大事来抓,近年来,永善县建成农村人饮水工程840件,在规模200人以上人饮水工程安装净化消毒设施26套,消毒设施390套。完成建设投资8451.83万元,解决15个乡镇93个行政村926个村民小组3.18万户13.77万农村群众、29所农村学校1.34万师生饮水安全。同时,还通过政府补贴的1000.1万元,农户自建,在无水源和无稳定水源地区,建成水窖5752口,解决2万余人安全饮水。“我们现在不但有水喝,还建设了水池有水可以灌溉农田。今年我订了120棵枇杷,200多棵葡萄,还搭建了4个种蔬菜的大棚。现在有水池蓄水就不怕种下去没有水浇灌,我还要种桃子和李子,把自己家的地种满果树。”溪洛渡社区新田一社的杨朝文喜滋滋地说。
大力推进“富民”水利工程建设。“十二五”时期,永善县紧紧围绕“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全力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通过不懈努力,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8.5万亩,同时,积极推进云荞中型灌区、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石漠化综合治理小型灌区、高效节水项目和田间配套渠系建设,建成干、支、斗、农渠827.4公里,新建蓄水池800余个,改造中低产田2.37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5.0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9万亩、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18万亩,完成投资57504.81万元,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过去为浇水发愁,现在堰沟修好了,再也不用烦恼愁了,我们对新修好的三面光水渠很满意。”双凤村十八组村民杨正连,看着清澈的渠水流进秧田,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大力推进“乐民”水利工程建设。为实现山青、水净、河畅、岸绿的水生态环境建设目标,永善县及时调整思路,牢固树立“水利”与“利水”新观念。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和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制度。严格实行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推行取水许可监督和取水计量管理,加大水资源费征收力度,开展节约水资源宣传教育,推动水资源节约型和水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217.27 平方公里,营造水保林5603.3 公顷,经果林7542.46公顷,增加林草植被面积2260.64公顷,封禁治理4354公顷,坡改梯127.66公顷,保土耕作1839公顷。清理整顿县城规划区无证开采地下水 41户,办理取水许可证77本,检验审批取水证350本。水资源及水保“两费”征收上缴资金892.93万元。境内云荞水库、蒿枝坝水库等水源地保护工作有序开展,湿地保护工作高位推进,渔洞水库径流区环境保护工作强势推进。
“十二五”时期,是永善水利投资规模最大、发展最快、效益最好的五年。全县累计完成各类水利建设投资11.98亿元,建成各类水利工程1.8万余件,有效解决了13.77万农村人口和1.34万师生饮水安全;新增蓄水能力39.8万立方米;完成干支渠及田间配套渠系建设827.4公里,改造中低产田2.37万亩,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15.05万亩、新增有效灌溉面积3.39万亩,全县有效灌溉面积达18.5万亩;实施坡改梯0.2万亩,营造水保林8.4万亩,有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1727.06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