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1-24 20:23夜幕中的扎西红色小镇。 陈允琪 摄
我走进扎西小镇,是今年夏天到威信县扎西会议会址参加党史学习教育。走在扎西老街上,忽然感觉这里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仿佛是儿时的“老朋友”;陌生的是,位于威信县城,群山环抱中的扎西小镇,焕然一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可谓是养在深闺有人知的“闺秀”。
我们紧跟导游的步伐,在热情洋溢的阳光下,阔步昂首,观老街建筑,领略小镇风土人情。一路,我除了听讲解,还不停举起相机,抓拍老街的生活景象,人们的幸福生活场景。
扎西老街,青石板路悠悠延伸,伴着汩汩流淌的小溪,宁静致远。街两边是一栋栋错落有致、穿斗式木结构,极具地方特色的川南民居建筑物。蜿蜒前行,有廊庭、戏台、门楼、红军井、水车、石磨、禹王宫等建筑和古物件。一排排红灯笼悬挂于屋檐下,廊下街边摆放有红军长征留下的照片、遗物。老街的墙壁上有宣传画,写有红军当年留下的宣传标语。沿街店铺销售当地特色美食、民族服饰、古玩字画、手工纸扇等。最有意思的是“手工冰粉”“豆腐脑”,因团队行动,我只能随手抓拍图片,回看时,才知道“豆腐脑”就是当地的豆花。“手工冰粉”,却不知道是用什么原料做的,也不知道是啥味道,猜想应是威信人喜欢的一种小吃或饮料。在百度上搜索,发现扎西街上卖的“手工冰粉”,原来就是木瓜凉粉放适量的红糖进去,爽爽滑滑、冰甜解渴,是夏天人们喜爱的饮品之一。
街边,不时有玩耍的孩子,四五个一伙,攒头玩着他们的游戏,全然不在意来来往往的参观者。炎热的下午,店里有忙碌的商人,街边屋檐下坐着乘凉的老人,他们有玩手机的,有看着往来行人的,有坐在摊子前打盹的……与喧嚣的闹市和匆匆走过的行人,形成鲜明的对比。给人感觉,这里喧闹而宁静,祥和而幸福。
跟着导游的脚步,穿过老街,“扎西会议会址”几个漂亮的大字映入眼帘,这是一个神圣的地方。进门,会址的全貌呈现于眼前,绿荫掩映的石阶尽头,就是1935年2月中央政治局召开扩大会议的地方。沿石阶而上,心底不由自主升起一股敬意,谁能想到,80多年前的春天,红色“种子”在这片热土上悄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扎西会议会址是几栋青瓦木楼,里边有红军遗物和一些文史资料,仔细观之,能感受到当年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
从扎西会议会址出来,沿老街爬上一级更长更高的石阶。回首,发现我所在位置是一个制高点,威信县城已尽收眼底。
走过扎西会议纪念馆,导游指着路边“狮子营战斗遗址”的牌子,介绍当年红军保障扎西会议成功召开的情景。随着导游激昂的声音,我的耳畔仿佛响起了枪炮声,硝烟尽处,矗立起一座高高的纪念碑。我们列队沿石阶而上,绿树丛中是红军烈士陵园。一块块墓碑,整整齐齐依山而立,碑上刻有烈士名字和简介。我来到徐策烈士墓碑前,听导游介绍徐策的英勇事迹。我的眼睛湿润了,一个个手握钢枪,英勇善战的身影,浮现在眼前……他们用信仰,谱写了红军长征的英雄史诗;他们用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和平与幸福!
当年,红军集结威信期间,进行整编、扩红,有3000多名扎西儿女踊跃加入红军队伍,成立并组建中共川南特委,牵制强敌,坚持长达12年的敌后武装斗争,2000多名英雄壮烈牺牲,他们中有徐策、殷禄才、何吉珍、李桂洪等。1984年12月,威信县政府以扎西红军烈士纪念碑为中心,动工修建扎西红军烈士陵园,纪念缅怀革命先烈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在扎西红军烈士陵园里,有名有姓的烈士墓碑仅有上百座,而那2000多名长眠在威信大地上的红军战士,他们大多数都是无名英雄,在硝烟弥漫的岁月里,抛头颅洒热血,为新中国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走出扎西红军烈士陵园,我再一次举起手中的相机,把红军烈士纪念碑定格在相机里,成为永远的纪念。我更想将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精神,矗立在心中,凝聚在笔端,向世人传颂。
看着斜阳下美丽的扎西红色小镇,我在心底禁不住吟诵起:“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作者:李存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