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1-22 10:20蔡文松(右二)指导村民植树造林。
1992年7月,蔡文松毕业于昭通农业学校林学专业,22岁的他怀揣五彩斑斓的青春之梦和热爱家乡的激情,一头扎进堂琅大地,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开始了为绿色而奋斗的人生之旅。
与时俱进,
树好林业工作的“标杆”
巧家县属于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99%的国土面积是山区,65.9%的土地面积为林业用地。“十一五”以来,巧家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提出了“绿色产业富县”战略目标,紧紧围绕“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指导思想,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并重,突出抓好核桃、花椒和林下食用菌等特色产业。
“林业工作很辛苦,野外工作多。”蔡文松说,退耕还林还草、石漠化治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工作很棘手,跋山涉水战酷暑冒严寒自然少不了。
据了解,2006年以前,蔡文松先后在东坪、新店、铅厂(现已撤乡并镇)等乡(镇)从事林业工作,后因工作成绩突出调入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工作。无论身在何处,他始终视工作为己任,即便在海拔3200米以上药山镇洗羊塘村也不例外。
蔡文松从不安于现状,不断加强学习和实践,勇于探索和总结经验。通过学习,他取得西南林业大学函授林学专业本科学历;长期订阅林业专业学报、科普杂志等专业报刊,不断跟踪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技术发展前沿知识,撰写论文《巧家县芒果种植现状及发展对策》,于2014年发表于《林业调查规划》增刊上。
勤奋钻研,
做好巧家绿化的“设计师”
“舍小家、顾大家,生病住院也不忘工作。”这是单位领导和同事对蔡文松工作的评价。2017年,长期奋斗在林业一线的他,已严重透支了健康,病倒在工作岗位上。在住院治疗期间,他不仅体重大幅下降,还未痊愈就主动申请回到工作岗位。
多年来,他磨破了数百双鞋,深入一线全面掌握了巧家“荒山披绿大地铺金”的第一手资料,摸索并推广了一套适合巧家绿化经营的方法,且成效明显。
据巧家县林业和草原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蔡文松经过长期锻炼和成长,具备了独立完成林业工程规划设计、施工技术指导、科技培训、良种培育、经济林推广种植等林业技术工作的能力,能够应用新理论、新技术解决工作中的技术难题。
重视人才,才能用好人才。蔡文松曾被巧家县委、县政府抽调到巧家县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办公室参加“林改”工作,担任巧家县“林改办”技术指导,负责林权数据管理、合并、整理及林权证出证等工作,确保了巧家县“林改”质量,经省、市验收合格;还参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简称“长防”工程)设计。
科学管理,
当好退耕还林还草的“守护神”
在参与各类林业工程项目规划设计中,蔡文松始终像一颗“螺丝钉”,勇担使命“钉牢”在工作岗位上。
蔡文松认为,退耕还林还草不仅是改善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对陡坡耕地、沙化耕地、低产地的合理利用,能在当地就业增收、生态改善中发挥有效作用。
为做细做实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作,蔡文松结合永久基本农田、已退耕地块等项目建设情况,紧紧围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要求,为保证退耕地块位置准确、类型明确、属地正确,与退耕办、资源管理站相关人员先后到项目乡(镇)、村、组核实确认到具体地块。
据了解,蔡文松先后组织完成了上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造林工程、荒山荒坡造林工程、陡坡耕地生态治理工程、城镇面山绿化义务植树、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巧家县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等建设项目,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累计确权面积228.5万亩,区划宗地30.03万宗,制作并发放林权证12万本;林产业科技培训100多场次36000多人、核桃嫁接改良40余万亩、花椒提质增效30余万亩……
由于工作突出,现任巧家县退耕还林还草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的蔡文松,多次被评为市级、县级“先进工作者”。
身先士卒,
争做绿色建设的“领头羊”
工作30余年来,蔡文松全身心投入到巧家县林业建设工作中,责无旁贷地为创建“绿色巧家、和谐巧家、大美巧家”担负起神圣使命。
蔡文松常说“独木不成林”。为此,他经常利用各种培训、调研等机会,积极向基层林业人员和群众宣传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传授各种林业技术,指导制定乡村绿化规划。
“平凡人生风雨路,为还大地一片绿。”蔡文松表示,今后仍将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用实际行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营造美好绿色家园。
通讯员:张顺富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