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1-12 10:30昭通人能吃到“红富士”苹果,不少农户因“红富士”而脱贫,这些都离不开一个叫蔡兆翔的专家。蔡兆翔,无党派人士、党外知识分子,昭通市苹果产业发展中心退休职工,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他,40年如一日,坚守在苹果生产一线,在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壮大发展农业优势产业,促进脱贫攻坚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如今,昭通苹果种植面积由40年前的3万余亩扩大到了现在的85万亩。
1982年大学毕业的蔡兆翔回到故乡,如愿以偿地被分配到原昭通地区果树技术指导站工作。当时,果树技术指导站站长对他说:“要致富,种果树,你是专门学习种植果树的大学毕业生,昭鲁坝子条件得天独厚,气候和生态环境最适宜种植苹果,你大有可为。小伙子,好好干,你的前途不可限量……”从那天起,他就在心里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用自己在大学苦学到的知识,拼尽全力,改变昭通苹果的种植现状;用自己的情怀,让果农因种植苹果树而改变贫穷,过上好日子。蔡兆翔这一坚持,就艰难跋涉了40年,这40年造就了他做人做事的特质,铸就了他崇文尚义的灵魂。
为实现昭通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指导好昭通农业特色产业——苹果产业基地建设,蔡兆翔执笔拟定了昭通苹果产业“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规划和《昭通百万亩苹果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5年)》《关于做优做强苹果产业的实施方案》《昭通市优质苹果基地建设技术实施方案》等。
为提高苹果优质果率,增强果品市场竞争力,蔡兆翔带领技术团队不断改革创新技术,制定了《昭通苹果生产技术综合规范》等8项地方标准,探索新的苹果种植管理制度和种植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他主持开展了30多项科技项目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宜昭通优质苹果生产技术措施,解决了昭通苹果生产中密植稀管,营养生长过旺,光照差、消耗大、积累少、结果晚、质量低、外观品质差的问题,总结提炼的“昭通苹果关键技术集成及标准化生产应用”成果整体达到国内行业先进水平,该成果成为昭通苹果生产中推广应用的核心技术。
多年来,为实现昭通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国内一流苹果产业”的发展目标,蔡兆翔带领同事一起累计建立各种示范样板20多万亩,累计推广各种果树生产新技术180多万亩次。蔡兆翔指导的果园成了效益最好的果园,亩产从原来的2000公斤左右上升到4000公斤左右,最高的达到7500公斤,亩产值由原来的五六千元变成了两三万元。新技术的推广使生产向科技现代化迈进,实现了由数量型提升向质量效益型提升的转变,昭通苹果产量、质量、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全市苹果产量由2015年的43.4万吨上升到2021年的90万吨,产值由22亿元上升到100亿元。45万果农每年仅苹果销售收入人均超万元,带动1.17万余户3.28万人增收致富。
此外,蔡兆翔带领团队,长期深入镇村,广泛开展技术培训,每年培训农技干部及果农万余人次,培养了一大批农村科技人才,建立了一支强有力的基层科技队伍。如今,在昭通苹果产区,95%的乡村农技干部、辅导员接受过他的培训,这些人已成为昭通苹果种植技术的中坚力量。
昭通日报记者:唐龙泉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