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昭通市“三个三”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升级版

 2022-11-08 10:54  来源:昭通新闻网

近年来,昭通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拓展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模式,有形有感有效打造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升级版,为全市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创造了良好环境,提供了强大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坚持“三个深入”,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一是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利用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支部党日活动、党校主体班、党史学习教育和各类培训等载体,采取大研学、大培训、大宣讲等形式实现全市“关键少数”和党政机关、统战民宗系统和乡(镇、街道)村(社区)干部学习研讨全覆盖,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深入人心。市级主流媒体推出“同心筑梦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专栏,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宣传教育,创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公益短视频,举办“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征文活动、摄影大赛、微视频大赛、书画摄影作品展、网络知识竞答活动等,热线解读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相关政策法规,提高群众参与度和知晓率。

二是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创新开展“培育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组建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小分队、打造一批“红石榴”主题广场、建设一批“同心文化载体”、评选一批多民族相融的和美家庭、创作一批民族文化精品、挖掘宣传一批民族团结好故事、建设一批“红石榴”长廊”等民族团结进步“八个一批”创建工作品牌活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与党建、乡村振兴、创文创卫、意识形态等工作相融合、同推进,创成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个、省级2个、市级12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研究基地1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研究中心1个,国家级示范县1个、示范单位1个,省级示范县5个、示范单位129个,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9个,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15个。

三是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加强民族文化精品创作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持续打造苗族花山节、彝族火把节、民族赛装文化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大关苗族芦笙制作技艺、昭通端公戏、四筒鼓舞非遗项目获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发展。积极参与云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昭通代表团取得1金8银24铜,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和组织奖,13名运动员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

依托“三大平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一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将流动人口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和市民化网格化管理,在全市373个集中安置点附近建设就业帮扶车间279个,帮助1.04万人就业,让共同劳动的各民族相知、相亲、相惜和相互尊重、相互包容,推动各族群众共事共乐;在安置点建立智慧社区,引导易地搬迁群众与邻为亲、与邻为善、与邻同乐,有效促进安置点民族团结、社区融合、社会融入。

二是依托旅游平台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将民族特色文化、历史文化、非遗文化、革命文化等融入景区建筑、线路设计、展陈展示、讲解体验、宣传推广中广泛使用,让各族游客直观感受中华文化魅力和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进程。彝族火把节、苗族花山节等一批有影响力的民族文化活动成为各族群众“大交往、大交流、大交融、大团结”的盛会。

三是依托东西部协作平台深化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发挥东西部协作机制,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聚焦“三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发展,依托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建设、80万吨有机硅、70万吨水电铝等项目的用工需求,以及引进的43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100.58万各民族农村劳动力在家门口实现就业;依托驻外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站、云南“娘家人”服务站、驻外招商联络处、临时党工委等机构,带动119.53万各族群众外出就业,全面推动各民族跨区域互动。

构筑“三道防线”确保民族团结和谐稳定

一是筑牢综合治理防线。全市150个乡镇(街道)明确民族宗教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干部,统筹政法、统战、民宗、信访等部门力量,建立司法调解室,构建起市、县、乡、村四级工作网络体系,确保矛盾在一线化解、隐患在一线消除。

二是筑牢依法治理防线。深入开展“昭通政法挂千村、乡村振兴法治行”“百名律师进百校”等宣传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各类法治宣传8900余场次,发放宣传资料230余万份,转载推送信息4900余条次,投放公益广告6800余条次,受教育群众190万余人次,各族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明显增强。大力推广“民事诊所”社区管理新模式,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置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事件。

三是筑牢意识形态防线。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信访维稳,紧盯重点群体,坚决守好意识形态阵地,压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深入开展涉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排查整治行动,实现舆论焦点、热点、隐患点排查化解,真正把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

市创建办:王艳琼

校对:彭晓雨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童博谣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