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1-08 09:02扶上马,送一程。近年来,镇雄县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出台相关政策,从增加群众收入、减少群众支出入手,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用“加法”增加群众收入
强化培训提升劳动力素质、推动“民工经济”向“技工经济”转变;与“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建立劳务协作关系,组织化转移输出;成立首家零工市场,搭建零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的双向互动平台,扶持创业带动就业;实施市场主体倍增计划,建设就业帮扶车间,提升就业服务质量;开展“双百”(镇雄工匠 、镇雄能人)评选,培育“镇雄五金工”“镇雄水晶工”“镇雄缝纫工”等劳务品牌,打造“镇雄建工”品牌,促进脱贫群众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
围绕产业基地建设、精深加工、品牌培育、市场体系、集体经济、乡村新业态发展、政策性金融帮扶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扶持竹子、生猪、魔芋、辣椒等产业,推进农特产品精深加工,创建“云笋”“赤水香猪”等品牌,打造农文旅融合的示范村庄;深化政银合作,推出“富民贷”“云笋贷”等金融产品,发展线上线下经济;壮大村集体经济,推动高原特色农特产业高质量集群化发展,促进脱贫群众生产经营性收入持续增加。
进一步摸清扶贫资产、自有房产、公共用房、国有资产及大型安置点配建商铺、农户“三块地”等底数,多举措盘活各类资产,促进脱贫群众财产性收入持续增收。
落实低保、教育资助、医疗保障、社会救助等政策,提高社会保障水平,促进脱贫人口转移性收入持续增长。目前,全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66.99万人,其中,脱贫劳动力26.63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33994人、“三类对象”劳动力24055人;农业产业投入从2020年的3.85亿元增加至2021年的8.07亿元,占比从28.28%增加至50.03%,今年力争投入比例达55%;262个村的集体经济平均收入从2020年的4.98万元增加至8.67万元。
用“减法”减少群众支出
实施教育减支促增收行动。对“三类对象”、孤残等7类家庭实施“雨露计划”;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不外流,减轻因子女外出读书而产生额外家庭负担;各学校食堂、安保、绿化等后勤人员,优先向脱贫户及“三类对象”群众提供岗位。
实施医疗减支促增收行动。落实特殊人群参保分类资助政策,确保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口应保尽保;推进县第二人民医院、县传染病医院建设,在县人民医院和县中医医院打造2个国家级重点专科和5个省级重点专科,提升诊疗水平;抓住“沪滇合作”和上级医院对口帮扶镇雄的机遇,派医务人员外出进修,强化医技人才队伍建设。
实施科学理性建房减支促增收行动。严格宅基地审批,引导农村建房不占基本农田,不触碰生态保护红线,避开地质灾害隐患区,确保选址安全;注重风貌管控,利用乡村宜居农房风貌引导图集指导群众建房。
实施移风易俗减支促增收行动。用村规民约约束大操大办、天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陈规陋习;整治放任辍学等行为。为全县脱贫人口及“三类对象”购买防贫保险,2021年赔付434万元,帮助889户4604人渡过难关;县级每年筹资2000万元成立防致贫返贫救助基金,救助城乡低保、特供、孤儿及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三类民政保障对象”,覆盖脱贫户109104人、“三类对象”26703人。
通讯员:毛君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