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一曲水电移民搬迁的美好赞歌

 2022-11-07 10:02  来源:昭通新闻网

反映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巧家移民工作纪实文学《重器之基——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移民纪实》作品集(以下简称《重器之基》)出版了。书一拿到手,一看装帧、封面、题目、纸张和插图,便产生了一种爱不释手的感觉。于是,熬夜读完全书,有诸多感动和感慨。

既然是好书,爱好者何止我一人!本书的作者是昭通日报社总编辑吕翼和编辑部主任刘建忠。这两位老师,很多人都知道,而且他们从事写作多年,都是昭通的写作高手。既然是高手,自然也就出手不凡。不仅出手不凡,而且他们各自的创作也是硕果累累。在党的二十大召开前夕出版此书,不仅为水电移民搬迁唱出了一曲美好的赞歌,也为党的二十大召开献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

这部纪实文学作品集的重要意义首先在于全面反映了在上级领导下,巧家县委、县政府服务移民工作和巧家县干部群众支持大国重器白鹤滩水电站建设的方方面面。书中既有宏大决策、雷霆措施,更有人民情怀,处处展现出浓浓的家国情怀。移民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的精神风貌让人感动,书中搬迁的场面、精妙的细节、鲜活的人物、起伏的事件、独到的概括,彼此交融、恰到好处。

其次,是为巧家移民群众树丰碑。白鹤滩水电站涉及云南库区5万余移民群众,为了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广大移民群众作出了很多牺牲和奉献,移民干部付出了太多的心血和汗水。移民群众为什么“移”?什么时候“移”?怎么“移”?“移”后怎么样?移民的情怀、移民的光荣、移民的幸福在本书都有详尽的描述,这部作品可以说是为移民群众树碑立传,把乡愁浓缩在身边。

再者,是为巧家文化添光彩。在昭通,很多朋友相聚都会不约而同地说到巧家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面对如此优越的文化环境,巧家的文化产品上得了台面的却不多,而《重器之基》中写到了巧家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民间艺术等,故事情节感人,为巧家文化增添了一份光彩。

从写作方面来看,这部作品有几个特点。

一是立意高远、主题深刻。全书主题集中在国之所需、民之所愿、家国一体、以民为本,讴歌新时代的主旋律。充分反映了党和国家的战略高度及长远目标,地方政府振臂响应和主动作为,一方人民踊跃参与,牺牲奉献,共谱大国重器赞歌的壮阔场面。

二是题目朴实、紧扣主题。如此宏大的命题,如此巨大的工程,如此庞大的人群,真是“老虎吃天,无从下口”。用“重器之基”突出了没有这个“基”,就立不起那个“器”。一方人民舍小家、顾大家的豪迈气魄,毅然决然响应政府移民号召的精神跃然纸上。再加一个副题“巧家县白鹤滩水电站移民纪实”,立足点一目了然。

三是结构合理、取舍得当。全书共分为6章,既囊括移民的方方面面,又安排合理,主次分明,取舍得当,毫无流水账之嫌。一章一个小主题,围绕这个小主题,去粗取精、点面结合、人事兼备,画面感强,人和事感人。一幅幅精妙的图片,更是锦上添花。

四是手法多样、灵活多变。文章有文法,写作有手法,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在这个方面,两位老师娴熟应用各种手法,使文章灵动多变,避免了呆板和沉闷。比如,对比、映衬、散点聚焦,引用诗文、典故、俗语等,在画龙中注意点睛之笔。由于手法的多样,句子有了节奏感,文字洗练大气,朗朗上口。

近年来写纪实文章的人不少,也有作家为巧家写纪实文章,可读着读着就没了激情,即使强迫自己读下去,读完了也留不下多少印象,而读《重器之基》却有一种余兴未尽、爱之有加的感觉。

作者:朱 汉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巧家 文化 搬迁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