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1-07 09:58金秋迎新桂,2022年9月16日上午,昭通学院举行开学典礼,5789张新面孔青春洋溢。今年,昭通学院共录取5975名新生,相比2021年,增加了2363名新生,同比增长65.42%,突破了昭通学院办学以来的新生录取人数历史纪录。这次的招生能够突破历史纪录,创造新高,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偶然巧合,而是滴水穿石的厚积薄发。
说起为什么选择昭通学院?2022级新生代表沈鸿博说:“选择昭通学院是因为家里亲戚看到了今年昭通学院考研成绩突破历史纪录的相关报道,同比云南其他州(市)院校,他们更建议我选择昭通学院。而且我选择财务管理专业是学院今年新设立的,起初我也担心这个决定不成熟。但是,经过学校老师的介绍,了解学校过去的成绩和现在对新专业的大力投入,我下了决心,未来4年,我愿植根在此,同这片热土,同心、同德、同行。”
昭通学院地处云、贵、川三省接合部的乌蒙山区腹地,在办学条件艰苦、教师缺口大、学生贫困面广等客观条件的制约下,学校始终把“办好在深度贫困地区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好大学”作为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昭通学院探索出了一条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和管理之路。从这次招生人数突破历史纪录的情况来看,昭通学院近年来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育人理念成效初显。
用严管树校风
每天早上7时40分 ,距第一堂课开始还有20分钟,人文学院2021级新闻学专业的白文慧已经在食堂吃完早餐,快速往教室走去。从食堂到教室的距离,不过5分钟的路程,可走在路上的同学的步伐已经明显加快。等白文慧走进教室时,教室里已经坐满了人。此时,在校园里已经看不到匆忙赶课的学生和老师。7时50分,教室里的师生已经开始进行课前的点名、沟通等准备工作,这得益于学校推行的“提前10分钟候课”制度,由学校学生管理处、教务处等多部门协调联动,要求老师和学生提前10分钟到教室,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这一举措切实提升了老师和学生的出勤率。近年来,学校学生上课出勤率均在98%以上。每天提前10分钟候课,潜移默化地让凡事提前做好充分准备的观念深深印在学校全体师生的骨子里。
周一至周五早上7时50分,学校每栋宿舍的管理员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关闭学生宿舍大门。从2019年开始,昭通学院推行“三进一出”管理制度,要求所有学生走出公寓,进教室、进图书馆、进运动场。“其实,还没到学校的时候听到这个制度,我觉得很不合理,觉得学校限制了我们的自由,甚至还有同学在自媒体上吐槽学校的管理模式。”2022级行政管理专业的李鑫河说。自从进入学校后,看到学长、学姐们遵循“三进一出”管理制度,整个校园活力四射,学习氛围浓郁,没有谁愿意待在宿舍里睡大觉,颠覆以往对大学管理的认知,也让他的观点转变了。
作为一所云南省州(市)本科高校,从生源结构来看,昭通学院学生提档分数与其他州(市)本科高校相比并无明显优势。总体而言,学生基础较为薄弱,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相对较弱。自学校“三进一出”管理制度推行后,学校学生挂科率逐年下降,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以及各类专业资格证书考试通过率明显提升。近3年,学校学生在省级以上各类竞赛中获奖169项。
学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慰问演出活动。
以厚爱育学生
来自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2018级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的李佳颖是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人,到昭通学院上学之前,从未见过雪,每年冬季的时候,她既激动又害怕。激动的是可以感受大雪纷飞的肃穆之美,害怕的是凛冽寒风和低温天气带来的不适应。半夜,寒风从窗缝吹进宿舍,盖两床被子仍觉得寒冷,每年她的手脚都会因寒冷而长冻疮。寒风加雪凌是昭通冬季的常态,但让学生在生活学习场所挨冻不应成为常态。要让学生暖心,就要在寒冬里送上学校的温暖。2021年,学校对1460个宿舍阳台进行了封闭改造,在图书馆安装了中央空调,在每栋教学楼和宿舍安装直立饮水机,让学生在宿舍可以安心起居,在图书馆能静心看书,在校园任何一个地方都能喝上热水。
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关键在于打破学生切实需求与学校管理服务之间的桎梏。昭通学院打破传统学生管理模式,实行“辅导员+双班主任”制度,一个班集体配备一名班主任和一名兼职班主任,从横向、纵向两条线将学生管理工作与学校日常工作紧密结合,打造全员参与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模式。在配齐辅导员和班主任的基础上,学校领导及各部门科级以上干部由学院聘为兼职班主任,在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学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等工作的基础上,由兼职班主任将“职能部门见面日”的功效送进班级,及时掌握基层教师和学生学习、生活、工作的情况,进而不断修订和完善师生管理和服务制度,由小及大,让学校的管理措施更接地气、更具实效。2021年,学校结合党史学习教育要求,8名领导班子成员办实事15件;52个各级党组织完成办实事233件,全校821名党员完成办实事896件。
昭通学院作为贫困地区的一所高校,学校学生贫困面广。仅2021年,昭通学院就投入3900余万元资助学生15518人次;11500人次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助)学金;帮助5600余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安心学习、健康成长,成功实现没有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未完成学业的目标。
学生进社区,开展志愿服务。
靠特色造氛围
学校提出培养“下得去、用得上、教得好、留得住”的教育人才和“能吃苦、善合作、会动手、敢创新”的应用型育人人才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学校在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上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
2020年,学校紧扣优势资源,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组建马铃薯、苹果、天麻、文学创作4个特色班;组建数理基地班、英语实验班和卓越幼儿教师班,打造特色专业,促进专业内涵发展,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2022年3月7日,昭通学院召开改革试点班建设中期检查工作汇报会议,一条因地制宜的特色专业改革之路初露锋芒。
2022年3月10日,学校2020级生物科学实验班“有进有出”名单公示,7名同学根据《昭通学院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班建设管理办法》退出2020级生物科学实验班,另有7名同学通过新增补进入2020级生物科学实验班。“有进有出”在基地班、实验班、卓越班形成常态,已在班内的学生不敢放松警惕,想递补进入班内的学生必须刻苦努力。校内、专业内的“比、学、赶、超”学习氛围已经形成。学校重点打造的高原特色农业、昭通文学、教师教育、红色文化4张特色牌在基地班、实验班、卓越班的推动下,硕果累累。一年多时间,仅学校文学创作特色班学生就已在《散文选刊》《边疆文学》《光明日报》等刊物公开发表各类文学作品40余篇;数理基地班学生赵印、张健在第三届“中青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一等奖、特等奖提名奖;尹贵洪、严盟、彭江华在2020年“高教社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二等奖。
抓德育促文明
行走在昭通学院的校园里,总会听到路过的学生热情礼貌的问候声:“老师好!老师早!”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介绍道:“要回答好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加强德育是关键。昭通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每一个红色故事都是鲜活的思政课案例,每一处红色革命遗址,都是宝贵的育人基地,学校培养的全国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吴建智等人的先进事迹,已经让每一个昭通学院学子的心中树立了做一个有‘德’之人的目标,这种目标,将伴随每一个昭通学院的学子一生。”2022级思想政治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一班的班长王怡宁作为新生,他毅然选择帮助老师,承担起班级管理的任务,他说是因为这所学校温暖了他。这个故事要从开学第一天说起,他刚到学校食堂时不知道食堂就餐的支付方式,腼腆内向的他站在队伍里,食堂工作人员发现了他的局促,热情、耐心地指导他熟悉就餐的流程、支付方式等,然后告诉他随后学校会发放校园卡用于校园日常消费。这样温暖的举动遍布校园,昭通学院通过抓德育,促进学生争做文明人、争做文明事、争创文明校园,纠正学生不良习惯,让学生争做有“德”之人。
2022年1月,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下发《关于反馈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果的通知》,昭通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结果为“通过”,这标志着学校8年来的教学成果得到认可,这所位于乌蒙山腹地的本科高校即将开启新征程。相信只要紧扣“以学生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书写育人答卷,昭通学院在新的征程上,必将能以更辉煌的成绩反哺这片土地。
昭通日报实习记者:彭晓雨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