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1-07 09:02编者按:一些人,可以照亮一座城市,那就是好人;一种行为,可以塑造一座城市,那就是善举。古朴而神奇的昭通从不乏好人,也不乏善举。从过去勇救落水群众的“90后”姑娘铁飞燕,到地震中徒手救出被埋学生的“最美代课老师”朱银全;从为救落水少年献出宝贵生命的谢朝勇,到先后4次进入火场扑火救人的巧家小伙付欢,以及近期在高铁上跪地救人的刘晓姣等,他们成为矗立在乌蒙儿女心中的精神群像,用道德的力量支撑起一片晴空,用无畏的精神、忘我的情怀,感动着时代,触动着我们的心灵。
如何实现让融冰人员坐在办公室,就可通过电脑进行高效率融冰操作?在常人眼里,这无异于“天方夜谭”,而王义昌和他的团队在全国首创研发的“一键式顺控”融冰系统,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
昭通无灾不成年。特别是到了冬天,冰凌灾害严重,供电线路融冰早已成为常态,每年线路平均融冰条次高达64条次。“如何高效融冰”的难题一直困扰着王义昌。
“现有的融冰模式效率较低,需要安排17个工作组,约80人长期在20个变电站驻守,而且作业风险高、操作效率低、线路排队融冰等问题突出。”面对这一难题,王义昌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主动承担了提升线路融冰效率的课题研究,提出调度端“一键式顺控”融冰的构想。从实地勘查到制定方案,从现场测试到设备改造,王义昌不放过每一个环节,反复推敲其可行性,并通过论证提出了改造方案。2020年11月至12月,王义昌带领团队配合现场测试融冰,为减少停电影响范围,他们不眠不休,通过对试点线路设备改造,最终圆满完成了调度端“一键式顺控”融冰测试工作。
而攻克这一难关,王义昌却整整花了4年时间。“一键式顺控”融冰系统成为全国首创,使线路融冰时间由原来的4小时左右缩短到10分钟以内,极大提升了操作效率,降低了变电运行人员现场操作的风险,为冬季群众温暖过冬提供了用电技术支撑,被群众称为“乌蒙山的UPS(不间断电源)”。
今年37岁的王义昌,是昭通供电局电力调度控制中心调度自动化组组长。工作12年来,他扎根一线,为守护昭通的万家灯火作出了重大贡献。长期从事电力工作的他,对自己的工作很严格也很苛刻。身边的同事对他的评价是:“创新、坚持、执着、工作狂。”
为减少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2021年7月,王义昌投入到全市配电网自愈功能建设工作,在仿真系统进行上百次模拟测试,每天他都工作到深夜。由他牵头的自愈功能建设,实现了故障复电时间由小时级降低为分钟级,开启了昭通配网智能化建设新篇章。2022年9月,王义昌带领的团队实现点图生成一键融冰操作序列,完善了调度端防误操作技术手段,大幅度缩减了融冰操作序列生成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这是继“一键式顺控”技术研发之后的又一重大突破。
为适应昭通分布式能源接入,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王义昌提前谋划,从2021年以来,采用云原生技术,对传统配网调度系统进行创新变革,验证新技术在配网调度系统的可行性,实现功能模块的“微服务化”,建成后将满足大规模分布式能源接入,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打下了坚实基础。
王义昌的老家在四川农村,父母都已经60岁了,虽然离昭通不是太远,但他从来没有请过专门的“探亲假”。有时候回去一趟也只是两三天,随后很快又回到了工作岗位。正在上小学一年级的小女儿经常念叨“爸爸”,但王义昌总是没有时间照顾,只能通过视频电话和孩子交流。他说:“工作10年,昭通的父老乡亲就像我的父母一样,我要用自己的发明创造让他们获得更好的电力,过得更舒适。”
自古忠孝难两全。王义昌埋首融冰研发,用默默无闻的付出和奉献换来的是一串串沉甸甸的荣誉:中国电力科学技术奖、南方电网价值创造奖、南方电网个人三等功、云南省技术能手、昭通市“乌蒙工匠”……
昭通日报记者:刘建忠 通讯员 郑春梅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