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1-03 10:26大山包因其雄浑的山、宝贵的湿地和珍稀鸟类黑颈鹤而备受全国乃至世界瞩目。
作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山包湿地在维护区域和地方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然而,因当地人口急剧增加、粮食短缺、生活燃料匮乏,大片湿地被开垦,大量海垡(泥炭)被挖取,导致湿地大面积消失,湿地生态受到极大破坏。近年来,由于旅游开发后的监管不力以及保护区内的违规建设,让美丽的大山包“很受伤”。为此,2022年9月3日,昭阳区政府发出通告,叫停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旅游项目,并实行封闭性资源环境整治,加大力度保护和恢复大山包地区的生态环境。
没错,昭阳区政府作出的这一决定是正确的。这些年来,我们看到了太多景区被开发、生态被破坏的消息:九寨沟不可降解的垃圾,香格里拉原始风景被人为地改变,黄山景区楼堂建造过多导致的污染事件。这一切告诉我们,人类的破坏力是难以想象的。如果不加强湿地的保护,加强恢复项目的建设,任由其恶化下去;如果居民、游客的环保意识、生态旅游意识得不到提高,那么最后呈现给我们的,只能是衰草离披和满目荒凉。
“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这是备受孔子赞赏的生活画面,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向往。这不是具象的生活样式,而是被寄予深情的生活理想,是人与自然融为一体时发自内心的精神愉悦。今天,在社会总体进入小康之际,我们开始从“求生存”“盼温饱”到“求生态”“盼健康”,希望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环境更优美。因此,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更需要注重平衡发展,实现绿色增长,不能为了发展经济而牺牲生态环境,影响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习近平总书记说,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建设生态文明,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意味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根本改变,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那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长远发展的想法是短视的,是与党和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大政方针格格不入的。一位专家说得好,要让大山包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就必须在坚持科学性、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和突出重点这四大原则的前提下,通过实施生境改造、汇水区植被修复、汇水区水土流失治理、湿地保水工程等具体生态修复措施,同时与科研监测设施建设、宣传教育建设等配套工程紧密结合,最终达到整体生态环境得到恢复、科研监测水平得到提高、居民游客环保意识得到增强的良好效果,这样才能为大山包保护区开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可持续经济奠定根本性基础。
没有谁愿意成为历史的罪人,保护大山包,就是在保护我们的青山绿水!
刘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