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路径探索】范家坝塘:从单打独斗迈向抱团发展
读新闻 2022-10-31 15:40 来源:云南日报
编者按:“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兑现了“决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地区、一个贫困群众”的庄严承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中,如何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进一步缩小城乡差距,这不仅是现代化进程中必须处理好的重大问题,更关系着现代化的质量和成色。
昭通是习近平总书记深情牵挂并亲自到过的地方。2015 年1 月19 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昭通脱贫攻坚作出“要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抓好脱贫攻坚,确保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的重要指示。昭通各级各部门和630 万干部群众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在脱贫攻坚大决战中,全市185.07 万贫困人口告别贫困,创造了35.47 万人一步进城入镇的历史奇迹,啃下了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硬骨头”,让困扰昭通千百年的绝对贫困成为历史记忆。
如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既是摆在昭通各级各部门面前的现实课题,更是必须扛起的历史责任。2021 年8 月以来,在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李小云教授团队的指导帮助下,昭通市分别在坝区、二半山区、高寒山区选择3 个不同类型地区,启动实施了昭阳区坝上花海·七彩坝塘、彝良县云中苗寨、鲁甸县云中乐谷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旨在探索具有昭通特色的乡村振兴模式和路径。
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实施一年来,取得哪些阶段性成果?有什么经验值得总结?群众满意度如何?在昭通市委宣传部的组织下,本报记者通过蹲点调研采访,从今天起推出系列报道,以飨读者。
《云南日报》2022年10月31日八版
2021 年10 月31 日19 时,昭通市昭阳区苏家院镇范家坝塘100 多人齐聚在村民罗兴玉家的院坝里,通过充分协商,村民以举手表决的方式决定成立昭通市昭阳区花海坝塘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全村3 个村民小组122 户435 名村民的承包土地、房屋等资产入股合作社。一年来,在中国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李小云教授团队的指导下,该村在实施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联农带农共享发展模式,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产业共融、产权共有、村民共治、发展共享,实现村民资产变资本、农民变股民,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的抱团发展路子。“探索出一条适合昭通坝区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子,系统思考、系统谋划、规划设计很重要。”苏家院镇镇长兰鹏飞告诉记者,范家坝塘是苏家院镇坪子村的一个自然村,下辖3个村民小组,共有122户435人。2016年,该村脱贫出列后,外出务工和传统种植、养殖仍然是当地村民的主要创收方式。“每一个乡村都有各自特点,乡村振兴关键是找准定位,找到一条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子。”兰鹏飞说,范家坝塘地处昭鲁坝子核心区,离昭通中心城市16公里,毗邻大山包一级公路,永苏段公路、昭璞绿道穿村而过,被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洒渔烟柳、千年朱提银都、凤凰旅游小镇、六祖文化广场等景区景点包围,发展城郊型休闲度假经济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把范家坝塘放在昭鲁坝区系统谋划,进行全域规划。”2021年7月,根据中国农业大学李小云教授团队“不搞大开发,不搞大建设,因地制宜盘活村集体资产”的建设理念,成立区、镇、村、组人员组成的工作专班。本着注重实效、优化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则,昭阳区委、区政府出台范家坝塘建设实施方案,整合资金项目,高位推进工程建设。确定了以花山草海、七彩坝塘为建设主题,以花山草海、田园综合体、农业体验园为核心,以百花大道—丰收大道为环的“三核一环”总体布局,全面打造“休闲文旅+生态观光”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示范点。立足于城郊型周末休闲旅游经济的定位,按照一年出成效、两年求突破、三年大提升的工作方案,范家坝塘正遵从群众简便、突出适用、注重可落实的意愿,结合昭通市“六大战略”内容,依托干部规划家乡行动,正组织力量编制范家坝塘《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规划(2021—2025年)》,以期做到发展有遵循、建设有抓手、振兴有蓝图。
村庄怎么建,群众说了算。在范家坝塘的村庄规划中,李小云教授团队的设计方案经过公开征询、群众讨论,通过多层次、多角度征求意见建议后,才确定下来,确保村庄规划设计既科学合理,又让群众满意。
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目标,范家坝塘示范先导工程发展规划围绕探索乡村产业优化,推动主导产业升级;探索乡村人才振兴,推动发展环境提升;探索乡村文化振兴,推动文化素质提升;探索乡村生态振兴,推动人居环境提升;探索乡村组织振兴,推动治理能力提升“五个提升”,将范家坝塘打造成产业融合发展、生态保护合理、人才培育先进的可借鉴、可推广的城乡融合型乡村振兴示范样板。
金秋十月的风如同穿梭在田间地头捉迷藏的孩童,一不小心就撞翻了调色盘,在乌蒙大地上洒下一片斑斓。伴着明媚的暖阳,记者一行穿过七彩隧道走进范家坝塘。蓝天白云下,金色稻田与茵茵草地交相辉映,白墙灰瓦的小楼房与土墙石瓦的老房子完美契合,栩栩如生的墙体彩绘与五颜六色的百花遥相呼应,一幅乡味浓郁的水墨丹青画卷。
沿着笔直干净的进村公路一路前行,别具一格的小菜园、小花园、小果园点缀村庄,道路两旁,花团锦簇、莺飞蝶舞,让人有一种车行花海间、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为实现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环境美到内涵美的蜕变,范家坝塘聚焦环境净化、道路硬化、家园美化、村庄绿化、景观亮化、乡土文化6个重点,深入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整合资金2223万元,建设游客接待中心1个,新建、改建旅游道路5公里,建设停车位70余个,铺设生产生活用水网管7.9公里,打造农旅融合示范户4户,改造户厕108户,建设绿化美化横跨3公里。同时,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打造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小景观、小庭院“5小景观”42处。成立由村民代表参与的人居环境提升小分队,健全完善村规民约、村庄保洁、垃圾收费等制度,通过镇村干部职工挂社保户和“红黑榜”评比曝光奖惩等活动,村庄保洁实现了由搞突击向长久治的转变,村民的环境卫生意识由“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曾经脏乱差的乡村摇身一变成了天蓝、水清、景美的生态宜居新家园。苏家院镇党委副书记赵佳媛说:“刚开始,群众对于打造‘5小景观’不理解不支持,我们先选取4户农家庭院打造示范花园户。村民们看到成效后,主动把自家闲置的庭院建成小花园,充分发挥各自智慧,打造各式各样的花园庭院美丽景观。”
77岁的村民范家田每天坐着轮椅沿公路转悠,边欣赏风景边和过往的邻居打招呼。他逢人就说:“从没想过范家坝塘会变得这么漂亮,像花园一样,而且交通便利,我坐着轮椅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方便得很。”已经是第二次来游玩的陈女士和朋友们正忙着与金色稻田合影,个个笑靥如花。对于现在的范家坝塘,她赞不绝口,表示回去后要推荐更多的朋友来玩。
范家坝塘营业后,昭通山水旅行社把它纳入昭通中心城市周边游的一个打卡点。旅行社负责人张金丰告诉记者:“范家坝塘作为一个新的网红打卡地,花山草海的浪漫画卷很吸引游客。”
“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核心,要通过产业融合,实现群众和村集体增收才是关键。”在脱贫致富先导示范工程建设中,挂联单位市直机关工委积极指导坪子村党委补齐党建工作短板,建强基层党支部,进一步提升党支部组织力、凝聚力、号召力。范家坝塘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将核心区122户群众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村社一体发展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为范家坝塘初步探索出一条村庄美、产业兴,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的路子。为盘活村里闲置资源资产,村合作社采取“农户土地流转+农户土地入股”的方式,流转村里荒芜闲置土地100余亩,没有流转的土地以土地入股形式让村民们共享产业收益,有效解决土地闲置浪费问题。在民房改造方面,以政府补贴灰砖、水泥,村民以工代赈参与建设,让村民既参与美化家园又获得了收入,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积极性。
为谋求村民和村集体收入双赢,经村民协商、合作社理事会讨论、监事会认可,该村成立范家坝塘农旅公司,挑选意愿高、有经济能力、具备酒店餐饮从业能力的5户农户开茶吧(咖啡店)、精品农家小吃、乡村精品民宿,销售特色农产品。为壮大集体经济,村合作社将财政资金以入股投资方式参与业态示范户建设经营,农户正常运行盈利后按期归还政府投入本金,并按比例支付红利,根据需求可循环使用,滚动发展,在增加集体经济收入确保财政资金可持续发挥作用的同时壮大集体经济。在范家坝塘农旅公司的牵头下,引进云南慕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学生们在这里可以体验农作物种植、管理、采摘、加工等一系列劳动实践,学习农业知识、感受农耕文化。
“在休闲农业生产活动中,可以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带动周末亲子游经济的发展,以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留住乡愁。村民除了98亩的土地流转金收入外,还有分红和就近就业收入。”云南慕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肖明敏欣喜地说道。
范家坝塘多元化发展“休闲农业+”,在核心区打造了七彩隧道景观长廊、花山草海主题展示区、玉米迷宫农场、农业观光体验园等农旅融合项目,既保障了粮食安全,又保留了农民主体地位,还留住了农耕文化的根和魂。村民除了土地流转金收入外,还有分红和就近就业收入,实现了资源变资本、农民变股民的身份转变。
拧成一根绳,汇成一股劲,合成一股力。苏家院镇坪子村党委书记王国民介绍,范家坝塘村民们成立的合作社采取多种运营方式,将民宿、停车场、彩虹滑道、玉米迷宫等集体资产收益归合作社所有。与公司合作分红收益和土地流转收入,群众自主经营收入,按照一码统管,分类提成的方式鼓励群众参与自主经营管理,年终按照村党委占20%、122户核心区农户占20%、参与土地流转农户占20%进行分配,其余40%中的20%作为合作社流动资金、20%作为村集体关爱资金,用于帮扶困难群众。
中午时分,范家石磨豆花餐馆里坐满了食客,范怀学忙前忙后地招呼客人。范怀学不仅是老板,还是合作社的理事,他说:“每个月除去合作社分红、经营成本外,我个人还有6000多元的收入,比以前种地轻松多了。”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村社一体抱团发展,范家坝塘目前已有便利店·奶茶店1家、乡村特色餐馆3家、民宿1家。按照发展规划,在接下来的建设中,还将挖掘农特元素,开设农特产品超市,线上线下销售昭通苹果、花椒、木瓜林贡米、绿色无公害蔬菜、顺山村土鸡和土鸡蛋等高原特色农产品。还将根据发展需求,开发小酒馆、咖啡馆、茶馆、小超市等,大力培育休闲旅游、美食小吃、民宿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
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实施一年来,范家坝塘从昭鲁坝子一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变身为“休闲文旅+生态观光”的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示范村,成为游客打卡地,从种粮食迈上种风景农旅融合的乡村振兴蝶变之路。
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在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中,昭阳区苏家院镇范家坝塘自然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采取“党支部+公司+合作社+农户”联农带农共享发展模式,将核心区122户群众利益连接在一起,通过村社一体发展合作组织、壮大集体经济,为范家坝塘初步探索出一条村庄美、产业兴,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双增长,就是一个鲜活的事例。
单打独斗成不了气候,抱团发展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这是范家坝塘在实施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中给我们的重要启示。
9月15日早上10时许,范家坝塘游客接待中心的餐饮区内,耿忠翠正在做咖啡,不一会儿,一杯香气怡人的手冲咖啡就做好了。3个月前,她还是一名家庭妇女,种地带娃就是生活的全部,咖啡对她而言,完全是陌生的。范家坝塘核心区建好后,听闻合作社在招聘工作人员,耿忠翠主动来报名。36岁的她除了16年前在昆明短暂打过工外,就再也没有外出工作过。“结婚后也想外出务工,但是3个孩子还小,还有老人需要照管,只能让丈夫外出务工,我留在家里。现在可以在家门口上班,我就赶紧来报名了。”耿忠翠向记者说起报名的缘由。
由于耿忠翠以前在餐厅工作过,所以就被安排学习调制饮品。在老师的指导下,一个多星期她就基本掌握了制作咖啡、奶茶、果茶的要领。“以前从未喝过咖啡,现在我可以自己做咖啡,还能拿工资,很幸福。我还在网上买了一些材料,打算在家做给孩子喝。”耿忠翠很有成就感。
对于耿忠翠来说,范家坝塘的变化也给她的人生带来另一种可能。第一个月2300元的工资是她婚后独自赚到的第一笔收入。
天气晴朗的傍晚,耿忠翠下班后都会带着孩子们沿着公路去散步。一路鸟语花香,晚风轻拂,孩子们嬉戏,跑着、闹着、笑着……作为土生土长的范家坝塘人,耿忠翠更爱自己的家乡了。返乡找到新工作的范家爱——
“乡愁是我心中最深刻的记忆。”当记者问范家爱为什么放弃在外的高薪工作回到家乡时,脚穿雨鞋、头戴草帽、全身沾满泥的范家爱这样说。今年57岁的范家爱在外务工近20年,他常年带着工人,奔波于昆明、丽江、大理等地的建筑工地做木工。在外漂泊的日子虽然也赚到了钱,但内心始终没有归属感,家乡始终是他最牵挂的地方。听说家乡范家坝塘要建设脱贫致富示范先导工程,范家爱毅然回到家乡参与建设。
道路扩改建、修建游客接待中心、绿化美化工程……一年间,范家坝塘村庄改造工地上,随处都有范家爱忙碌的身影。
看着家乡一点点地变样变美,他内心充满了自豪感。范家爱做事认真负责,核心区建设完成后,到范家坝塘投资兴业的云南慕帆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聘请他到青郊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工作。如今,范家爱每天带领工人挖地、锄草、修沟、种菜,从外出务工搞建筑当老板又回到了农民的老本行。“不但能从事自己最熟悉的农业生产,还能为家乡的美丽建设出把力,看到家园越来越漂亮,我感到特别高兴。”范家爱说。
“现在每个月在家能领到5000元的工资,也够生活了。好好带领工人管理好基地,让来参与劳动实践的学生了解农业生产,体验农耕文化,吸引更多的人来范家坝塘游玩。”对于范家爱来说,当农民做农活,是目前他最想做好的事。凡人微光。范家爱说,虽然自己能做的不多,但定当努力为家乡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盼望家乡早日发展起来。云南日报记者 蔡侯友 昭通日报记者 田朝艳 毛利涛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永刚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永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