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2-20 10:46◆通讯员 黄 桦 徐 剑 冯忠群
经济薄弱、贫穷落后是当地的代名词,就是这样的一个社区,却在她的带领和感召下,在几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邻里和睦,干群齐心,村容整洁,农民收入递增……她就是刚刚被省委授予“云南省优秀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称号的永善县马楠乡兴隆社区党委书记张春秀。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女干部,她做事雷厉风行,风风火火,任何工作走在前,不拈轻怕重,常常以身作则,带领着全社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赢得了广大群众好评。
理清思路兴产业 带民走上致富路
2007年6月,张春秀结束了14年代课教师生涯,正式走上村官之路。2010年3月,她被当选为兴隆社区党委书记。“困难面前不低头。担任村官,不仅是组织对她的信任,更是乡亲们对我的期盼,这也让我总有一份责任在心头。在困难面前更应该敢担当、能负重、有所作为。”上任伊始,她针对社区发展现状,进户了解民意,借助各项惠农政策,找准适合村庄发展的科学管理模式,确定将畜牧、核桃、花椒、劳务创收为本社区发展主要产业,全面规划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村容村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提高村民收入。
2012年,在上级的关心支持下,马楠乡正式启动整乡推进项目。张春秀认为这是一次大好机会,决定在生猪养殖上做文章,通过实地查看,耐心动员,卢刚家每年出栏生猪100余头,年收入达18万元。在卢刚的示范引领下,100余户群众开始进行小规模养殖,逐步走了致富路。
兴隆社区丫口六社居民耕种方法落后,广种薄收,张春秀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邀请县乡农技人员到田间地头、农家小院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转变群众观念,增强发展信心,将这个社打造成全乡种植示范样板点。在走访中,张春秀发现很多青壮年常年在贫瘠的一亩三分地上辛勤耕耘,但收入甚微。她积极鼓励大家外出务工增加收入,如今的兴隆社区,很多人家盖起了两层砖混结构小楼房,有生猪养殖大户5户,种植核桃5000余亩,花椒1000余亩,砂仁600余亩,沙棘1000余亩,外出务工人员达900余人,人均收入从800余元增加到2300余元,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发生了巨大变化。
狠抓团结保平安 维护稳定促和谐
张春秀常说:“民族团结是兴隆社区各族群众的生命线,是做好兴隆社区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
兴隆社区辖35个社,有1150户4246人,居住着汉、苗、彝3种民族,民族矛盾尖锐,社会维稳压力大。炭山弯社居住着53户群众,其中仅有3户是汉族,其余50户均是彝族,居住环境脏、乱、差现象突出,每逢赶集天,酗酒闹事等情况时有发生,严重影响社区治安稳定。面对这种形式,张春秀经常深入该社与群众交心谈心,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示范,借助乡民族文化广场等资源优势,带领着大家跳广场舞,既锻炼了身体还增进了交流。2012年11月,她被县委、县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2015年7月,被昭通市委、市政府授予“全市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不为近亲不为己 一心为民办实事
炭山弯社的张某某是张春秀的堂妹,其丈夫外出务工,自己在兴隆集镇上摆摊做小生意,但收入甚微。在一次召开村民代表会议时,她提出享受农村低保要求,被张春秀一口拒绝了。
2011年,全县遭受百年不遇的旱灾。马楠乡长时间未出现降雨,水池水窖蓄水告急,兴隆村是旱灾重灾区。而此时,家里又传来父亲病重不起的消息,一边是受灾群众,一边是亲人,该如何抉择呢?张春秀义无反顾地赶往一线组织党员群众架通和改造输水管道6公里,修建蓄水池13个,解决了6个村民小组275户1357人饮水困难。
2014年,兴隆社区连续遭受“4·05”、“8·03”地震的侵袭,地震发生后,张春秀第一时间带领社区干部深入一线,查灾核灾,及时帮助群众协调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尽心尽力抓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兴隆社区有重建户20户,已全部迁入新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