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出一片新天地——永善县教育改革发展纪实

 2016-01-30 13:44  来源:

◆记者 刘建忠

“如果总是循规蹈矩、固步自封,那么山区教育永远都没有什么指望。只有改革,才能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推动山区教育的发展!”这是永善县教育局纪委书记叶道远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从2011年开始,在推进教育事业发展的5年多时间里,永善县直面改革瓶颈,回应群众关切,着眼长远,从问题入手,积极探索,锐意进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千方百计提升教育综合实力,在经历了改革的“阵痛期”之后,迎来了发展的艳阳天。

教改,让城乡教师看到希望

彻底打破旧格局,实现资源有效重组,合理撤并校点,让城乡教师流动起来,让山区教师看到希望,是唯一出路。

2011年,该县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因地制宜、就近入学、优化配置、提高效益”的原则,改善学校办学条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了全县教育协调、均衡发展。五年来,全县撤并布局不合理校点48个,新建高级中学1所、特殊学校1所,县民族小学顺利实现整体搬迁、黄华中小学、幼儿园实现轮换办学,伍寨乡九年一贯制学校成功实现集中办学。形成了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统筹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

让教育协调、均衡发展只是改革的一个方面,创新用人机制,才是推动教育发展的根本。好的校长就是一个好的学校。为此,该县从校长公选入手,把德才兼备的教育管理人才通过公平、公正、公开的办法推选到校长岗位上,87名年轻优秀的干部进入校级领导班子,使中小学校长队伍更加年轻化。同时,加大奖惩力度,对学校内涵发展搞得好的学校和校长给予奖励。包括学校基础建设的项目,只要学校师生有积极性,干得好,教育局对有调控能力的项目就会进行资源调整和倾斜,让他们的付出能够得到更好的回报。

建立教师队伍长效管理机制,健全教师编制动态管理机制,是该县改革的又一亮点。该县改善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学校教师“三无”(无浴室、无食堂、无住宿)问题;实行高寒边远地区教师补助政策;实行城区学校教师“凡进必考”选调制度,近三年有172名教师从乡镇学校被选调到城区小学和初中任教;实行城镇学校教师支援农村学校制度,2013年以来,共选派了251人次教师到乡镇学校对口支教。与此同时,县教育局针对学校师资力量薄弱的情况,对财务制度进行改革,实行“校财局管”,取消了37个学校的会计,不但强化了学校资金的监管和使用,也节省了人力资源,让更多教师充实到了教育教学中。

过去,该县一直存在认识上的偏差,重视教育结果,重视对学生的奖励。今年,他们认识到“在教育过程中,学生虽然是教学过程的主体,但教师起的是主导作用”。为此,县教育局对奖惩制度进行了改革,既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把奖励学生变为重奖教师,加大对教师的投入,有效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城乡交流”机制启动后,除了职务评审、评优评奖的政策倾斜外,城乡学校对口援助、校长教师定期交流、乡镇教师联校走教、农村校长城区学校挂职锻炼、农村教师进城顶岗学习、定期下乡送教等一系列活动,培植的是教育均衡观念深入人心,营造的是人人参与、齐抓共管的社会氛围。过去从乡下调进城,要走关系、托人情,2012年以后,很少再有人打招呼。由于乡下教师在职称评定、岗位补贴等方面享有优厚政策,不少城镇学校还出现了教师申请下乡的现象。

教改,让教育工作者们看到了正在发生着的变化,而这样的变化不止在思想,更在于行动。实实在在的措施和做法,让广大教师看到的是希望,看到的是改革带来的效果。

课改,激活教学一潭死水

“带着对传统课堂的质疑和忧虑,我们的教育工作者们踏上高效课堂改革之路,从上海到山东,从昆明到北京,漫漫求索取经,在经历‘激情澎湃’和‘迷茫困惑’两个时期后,如今终于‘柳暗花明’。” 2012年以来,永善县先后派出多名教师到江苏、山东等地学习培训;2014年,他们又和上海方略集团合作,请进来,走出去,吸纳国内先进教学方法,让课堂教学改革变得风生水起。

教室里没有讲台。现在,人们发现,走进永善县城学校的教室,老师一直在讲课的场面少了,多数情况都是学生分成七八个小组,在大声讨论,争得面红耳赤。自学、互学、共学、展示、点评……老师坐在学生中间,对讲解不深入不到位或错误的知识点进行点拨。课堂上,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展示出主动、自信和快乐,课堂的主体地位终于还给了学生。

记者了解到,几年来,永善县加大学校课程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力度,从课程规划、课程开发、课程实施、课程评价、课程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提高校(园)长、教师及教研员的课程综合能力。学生文明意识得到加强,文明习惯逐渐养成,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县教育局还选定7位本地专家协助上海空中教育有限公司和昭通市教育局学校内涵发展项目办,开展入校指导、优选教学模式、课堂教学竞赛和教学观摩研讨等活动,共同推进内涵发展项目实施。组建中小学“学科名师工作室”,倡导校际之间相互借鉴。师生们不仅认识到了角色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转变的重要性,而且还感知到了新课程理念下评价教育教学的重大作用。全县各中小学实行一种新的自主评价教育教学方式,让部分便于联络的学校自主结合在一起,通过片区合作,联动教研,提高了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育科研水平,弘扬了学生的学习个性,推动了课改的步伐。

“不是教师做主,而是学生为主,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式。”在传统化教学向标准化教学迈进的过程中,“课堂自主”的教学方式是完全可行的。一位城区学校的老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道出了心声。

课改,激活了课堂一潭死水,也带来丰硕的收获。三年来,该县学生活跃在全国、全省、全市各类学科竞赛、才艺展示的舞台,多次获得各类奖项。永善一中成为普通高中课改立项建设学校,溪洛渡高级中学成为第一批示范性高中立项建设学校。去年,永一中又被评为“省级平安校园”;永三中被评为“市内涵发展优质学校”;教师王立鹏还在全市“名家、名医、名师”活动中被评为“名师”……

提升:打造优秀教师队伍

“改革不是目的,提升才是目的。一个有战略眼光的教育者,必须把着力点放在全面提升上。”提升就是教师素质的提升,就是教师队伍的管理和打造。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叶道远深有感触。

在教师队伍的教育管理上,该县进一步完善师德监督考核制度,将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绩效工资发放和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加大违反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行为的查处力度,在原有考评机制基础上,逐步完善绩效考核的师德考评机制,开展学生、家长和社会对任课教师师德师风评定工作,鼓励更多的优秀教师从事班主任工作。同时,认真落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定》,坚持抓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师德、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拓展教师培训渠道,组织广大教师参加各类学习培训,抓好县级骨干教师培养培训,不断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学历层次,培养了一批教学能手、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学科带头人。坚持以实施“国培计划”、骨干培训等为抓手,启动“永善县骨干教师培养工程”。从各中小学、幼儿园一线教师中层层遴选的培养对象进行了集中研修培训,组织送教下乡、课堂教学竞赛等活动,充分发挥了骨干教师教师、学科带头人的示范和辐射作用。

在抓师德师风的建设上,该县真抓实干,积极为教师搭建平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师德师风建设活动。全县教育系统每年一个专题,2011年开展了“我为教育添光彩,我为教育做奉献”演讲;2012年举办了教育教学辩论赛;2013年,开展了“穷县如何办教育”大讨论;2014年,开展;了损害教师礼仪的大整治活动;去年又在全县开展了“师德师风”征文比赛活动。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为打造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教师队伍提供了保障,集聚了教育正能量,重塑了教育系统良好形象。

坚持改革创新就会推动教育发展。通过改革,永善教育出现了喜人的局面。教师队伍稳定了,人心思进了,大家相信只要老老实实干工作,凭本事就有机会进入城区学校,就有希望推动贫困县的教育发展。2015年,该县高考考生1955人,上线1661人,上线率为84.96 %。其中,上重点线35人,占高考人数的1.79%;本科上线648人,占高考人数的33.15%;专科上线980人,占高考人数的50.13%;全县中考考生5481人,录入高中3751人,中考上线率为68.44%。

改出一片新天地。2015年6月27日,刚刚上任不久的市委书记范华平,先后来到永善民族小学和永善县一中进行调研,他对这两所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为永一中写下了“教育是发展的基础,是未来的希望”。范华平的题词,不但鼓舞勉励了该校的广大教职工和学生,也为永善的教育改革发展注入了希望和信心。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