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6-01-24 09:04本网讯(通讯员 周兴文)日前,笔者从永善县新农办获悉,“十二五”期间,该县累计投入资金5.44亿元,建成美丽乡村示范点74个。项目区山、水、林、田、路得到综合整治,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纵观永善“十二五”美丽乡村建设,重规划、找支撑、兴产业、抓结合,是该县工作的亮点所在。
抓规划引领,提升建设品位。
永善县按照“做优县城、做特乡镇、做美农村”的目标,以金沙江沿线、昭永公路沿线、溪洛渡电站二专线为综合示范带,统筹考虑资源分布、地域特点、气候特征等因素,以省级重点建设村和市级示范点建设为龙头,围绕“创建生活新环境、培植增收新产业、培育发展新农民、构建经济新组织、建立管理新机制”的“五新”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乡村发展规划、移民后扶规划等工作相对接,形成全县美丽乡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系统引领建设。
“十二五”期间,该县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业、一村一韵”的思路,分类指导高寒山区、河谷地区、城郊结合部,打造了以“茶马古道”文化为底蕴的细沙大同村、黄华米帖村;以“庄园农业”为支撑的溪洛渡玉笋村、务基白胜村;以“民族风情”为特色的莲峰苗寨、莲峰后山回寨、水竹中良子苗寨、茂林松林彝寨等一批宜居宜业的美丽乡村。
抓要素支撑,增强建设活力。
永善县以“政府主导、农民主体、政策推动、机制创新”为工作导向,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活力。
采取向上争取、招商引资、财政扶持、金融支持与社会参与相结合,争取省级重点村建设资金1665万元,市级示范点建设资金110万元,投入本级财政专项资金1550万元,发放贴息贷款4600万元,切实解决了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投入不足问题。2011年以来,全县美丽乡村建设累计整合涉农资金9000万元,拉动民间资金4.2亿元。
采取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直部门挂钩帮建、乡村干部和新农村指导员驻村蹲点指导的办法,确保了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到位、责任到位、落实到位。
抓产业转型,夯实发展基础。
永善县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培育了一批有较强区域特色和竞争优势的专业特色村和特色产业。“十二五”以来,全县建成核桃、魔芋、花椒、马铃薯、辣椒等万亩示范基地8个,创建粮食高产样板11个,带动发展核桃31万亩、花椒22万亩、竹子15万亩、魔芋7.2万亩。发展农特加工营销龙头企业10家,引资建设的细沙山野菜加工厂实现年产值近亿元,登记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88个,白魔芋、花椒、马铃薯、半细毛羊等农产品通过云南绿色、无公害产品和产地认证。同时,紧紧依靠溪洛渡电站蓄水的湖光山色吸附效应,着力加强庄园农业、观光农业、生态农业建设,大力扶持发展休闲度假农家乐,促进美丽乡村建设、文化旅游发展和电站工程观光的无缝对接和良性互动,进一步夯实了农村发展基础。
抓统筹结合,推进全面发展。
永善县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党建示范点建设、移民安置点建设、地震民房恢复重建等工作相结合,推动基层组织建设、移民后期扶持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工作齐头并进。
“十二五”以来,永善县共打造党建示范点60个,实施乡镇集镇建设与改造15个,建设移民新村4个。美丽乡村示范点新(改)建民房4780户;硬化入村主干道39.08千米、户间道12.83万㎡、院坝9万㎡;改造畜厕1178间;安装人饮管道84.58千米;新建建沼气池408口、节柴灶1061个;架输电线路11杆公里;建设文化活动广场2.3万㎡、活动室12间;建垃圾收集处理池212个;村庄绿化1.39万㎡。美丽乡村示范点民居特色鲜明,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基本配套,全县集基层党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三位一体”的沿江沿线美丽乡村建设示范长廊初具雏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