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0-16 14:269月初,“昭通盐津藏酋猴和村民交朋友”的视频火遍微信朋友圈、抖音平台,这是出现在盐津县庙坝镇民政村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藏酋猴,这也是盐津县第三次发现藏酋猴的身影;9月12日,接群众报警,盐津警方及时救助一只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鼯鼠。这些看似偶然的惊喜,折射出盐津县巩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成果、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取得良好效果,也是昭通市生态蝶变的一个缩影。
昭通扛牢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源头责任。
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重要批示精神,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昭通篇章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投入生态保护治理资金达50亿元,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
抓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一张图”。2016年9月,市第四次党代会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六大战略”之一。2018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全市生态环境保护大会。2021年9月,市第五次党代会明确把“生态优先”战略作为全市“六大战略”之一予以推进。市委五届二次、三次全会及市第五届人代会均强调深入实施“生态优先”战略。
乡村田园。
抓污染防治,破釜沉舟“一股劲”。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启动实施城镇污水垃圾治理、化工污染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尾矿库污染治理、长江禁捕整治、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劣Ⅴ类水体治理、美丽乡村建设“八大行动”。昭通中心城市环境空气优良率连续4年保持99%以上,2022年以来保持100%,其他县(市)环境空气质量总体较好。昭通中心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国家示范城市建设取得决定性成效,东门小河、利济河、秃尾河实现消除黑臭水体目标。
美丽夫人坝。
抓保护修复,扮靓颜值“一幅画”。持续推进“森林昭通”建设,启动全域绿化美化三年行动,完成营造林527万亩,退耕还林322万亩,森林覆盖率由2011年末的32.6%提高到2021年的47.8%。巧家、盐津、大关、永善、绥江5个县列入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地)由2011年末的8个增加到现在的23个,面积增加68.7万亩,总面积达248.4万亩。湿地面积稳定在43.71万亩以上,湿地保护率55%。
鹤舞高原。
抓精心呵护,和谐共生“一家亲”。划定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和重点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受保护率达90%。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黑颈鹤由建区之初的300多只发展到现在的最高纪录1938只,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国际贸易公约》保护名录的赤狐于2022年4月也现身云南大山包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巧家五针松由20世纪90年代的34株发展到现在的7000余株。
抓流域治理,线面共进“一条链”。全市393条河流共设置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528人,实现河流库渠河长全覆盖。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以“河长令”形式交办县(市、区)进行整改,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赤水河流域保护治理成效明显。复垦复绿土地353万平方米,清理河道86公里,拆除小水电站17座并完成生态修复,在全流域内率先实现干支流无小水电、恢复自然流态。
一江碧水出云南。
青山为证,昭通生态优先发展已成共识,湖更清、水更净、河更美,昭通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攀升。当下,昭通不仅有着“我见青山多妩媚”的高颜值,更透出“一城山水满城诗”的好气质。
昭通日报记者:莫 娟
图片由通讯员李东旭 柴峻峰 杨 云 曾光祥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