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交通兴 昭通兴——​豆沙关的物理作用和化学效应

 2022-10-13 11:11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个关口,不管朝代更迭还是战乱频发,两千多年来,能将古今、东西、南北的线路汇于一处,还将水、陆、空的线路汇集在一起,其存在的意义就不再局限于交流通达这个物理价值了。豆沙关,就是这样一个关口。

道路的物理性是交流交通,人们通过道路去远方或者回家,从本质上来说都是“在路上”。通向未来是道路的责任,承载奔波的脚步是道路的立场,无关道义和操守。

站在高处俯瞰整个豆沙关峡谷,水路和陆路在此拼凑成一部条分缕析的交通编年史。从不知年岁的朱提江水道,到两千多年前的五尺道以及汉夷道,再到滇川公路、内昆铁路和渝昆高速公路,不断向各个时代延伸。如今,更是借着高速发展的东风,快速奔向全国各地。

在豆沙关,“古今五道”已经是一个奇迹,但还不仅止于此。20世纪50年代,人们在石门关绝壁上开凿了石门堰。这条堰渠横穿绝壁,沿便道成为石门村村民去豆沙关集镇赶集的捷径,走的人多了,水渠渐渐成为了“人”渠,绝险之处超过《蜀道难》中的鸟道传说。这算是第六条道。

这些都是轻易就可见的道路,在豆沙关,还有3条从低到高逐渐上升的“天路”。

第一条“天路”,是挂在关河绝壁上的僰人悬棺。万仞绝壁本无路,但因为僰人悬棺,给后世留下了无尽的想象和猜测。如果没有这面绝壁上的僰人悬棺,作为著名关口的豆沙关,其社会学和人类学的价值将大打折扣。窃以为,这是豆沙关的第七条道。

第二条“天路”,是阿迪力走过的钢丝绳。2009年10月25日,阿迪力蒙上双眼,手持8米长的平衡杆,在515米长、离地400米高的钢丝上,用一种惊世骇俗的方式通过豆沙关绝壁。阿迪力之后,再无人敢问津。高悬在关口上的钢绳,犹如“飞天”的路径。

第三条“天路”,是在遥远的天空上,南来北往不断飞过豆沙关上空的飞机。它们像是在提示:豆沙关上空,还有一条更高更远更快的道路。

水路、陆路、航线以及“天路”,在豆沙关交汇出“九道并行”的奇迹。

道路的化学性是挥发诗意,将远方的理想拉近。每一条道路延伸至远方,关乎的不仅是道路的通达,更是综合国力的体现。

研究交通博物馆,如果只停留在交通这个物理性上,时间的价值就消亡了。可见,道路不仅是交通维度上的线条,更是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交汇的密码。

路上的行人和车辆,都在各自的“现在”里面奔波、前行,却回不到过去。从豆沙关的绝壁上俯瞰,可以感悟人生的短暂和无涯,遥想未来。

豆沙关将南来北往、快慢各异的路途有条不紊地笼络起来,以石门关为扣眼,整齐完美地汇合于一处,呈现出一个立体的展示平台。五尺道上的马蹄印、袁滋摩崖、僰人悬棺,鸣着汽笛蜿蜒而过的火车、高速奔驰的汽车以及缓慢攀爬的行人,刻出一段交通的典型标本。

古时候,一个关口、一块岩石、一条河流都有可能成为出行的阻碍。今天,中国有了世界一流的桥梁隧道建设技术,大道朝天平铺直叙,缩短了里程、时间,一日千里不再是神话。五尺道上很多关隘和卡点都被废弃了,甚至大部分线路都被抛弃了,唯有豆沙关这个关口,保留了下来。

豆沙关,是时间和空间都绕不过去的关口,古今、东西、南北汇聚于此,其交流通达的物理性得到完美体现和阐释。同时,也是豆沙关作为交通博物馆挥发出来的化学效应。

作者:任继敏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旅游 盐津 交通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