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10-13 11:08宜昭高速公路白水江特大桥。 柴峻峰 摄
遥远的先秦,老子理想中的社会是“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他的这种想法挡不住历史发展的滚滚洪流。“南北东西去,茫茫万古尘。”数千年来,伴随着一代代人的探索、拓展,从野蛮到文明,从落后到先进,不断发展的交通推动着历史发展的进程。可以说,昭通的交通变迁史就是一部华夏交通史的缩影。
昭通市位于云南省东北部,地处金沙江下游滇、川、黔三省交界处,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抬升的过渡地带。这里峡谷深切,群峰耸峙,江河纵横,资源富饶,民族众多。
昭通,古称朱提,唐以后称乌蒙。1731年,清世宗雍正因乌蒙“乌暗蒙蔽”,故以昭通易之,取“昭明宣通”之意。
1980年代,昭通籍著名诗人雷平阳在他的诗歌中这样写道:“走出昭通,路就平了。”这是对昭通交通的慨叹。
事实上,昭通交通也有过辉煌和荣耀。
早在新石器时代,作为“藏彝走廊”的金沙江大峡谷一带就有先民居住,留下生产生活的遗迹。从出土文物来看,来自海洋的海贝和来自大漠深处的和田玉曾在这里相遇。
公元前339年,楚国大将庄蹻率部溯金沙江而上,经昭通,止于滇池,称滇王。公元前221年,秦将常頞在昭通境内修五尺道,设置官吏治理昭通。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派遣唐蒙、司马相如筑西南夷道,途经昭通。因是都尉唐蒙主持修筑,所以又称“唐蒙道”。唐代置开边县,继续修筑这条道路。樊绰《云南志》称之为“石门道”,因以朱提为枢纽,又称为“朱提道”。
“五尺道”经宜宾、昭通,一直延伸到滇池,是“蜀身毒道”即“南方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条古老的道路,是中央王朝对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辐射的重要通道。汉代,昭通遗下文辞雅健、浑朴古茂的《孟孝琚碑》。唐贞元十年(794),御史中丞袁滋奉命赴滇,册异牟寻为南诏王,途经石门关(今盐津豆沙关),题记摩崖纪其壮行。清雍正、乾隆年间,从东川府运往北京的铜大都取道这里。作为交通要冲的昭通,直到民国,一直是云南举足轻重的重镇。王朝的余晖里,五尺道连同那些久远的往事渐渐隐没在苍烟落照间。
新中国成立后,昭通交通获得了突破性的建设,改变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局面。尤其是“十三五”以来,在脱贫攻坚工作推动中,昭通交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
“十三五”开局之际,摆在决策者们面前的昭通有着怎样的现状呢?全市集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散居地区为一体,11个县(市、区)中就有10个是国家级贫困县。其中,镇雄、彝良、威信3个革命老区有少数民族23个,贫困程度深,脱贫任务重、难度大。市情集中体现为“五个并存”,即历史悠久与发展滞后并存,区位优越与交通不便并存,资源富集与产业弱小并存,文化厚重与教育落后并存,山川秀美与生态脆弱并存。
经过市委、市政府领导精准“把脉”,确认昭通的优势在区位,脱贫的短板在交通、希望在交通、核心在交通。为确保“十三五”交通扶贫脱贫目标任务顺利实现,市委、市政府以脱贫攻坚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将“交通先行”战略提升到最关键的战略支撑高度,列为全市最重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攻坚。
于是,一幅宏大的交通发展蓝图在昭通大地铺展开来。核心思路是主动融入长江黄金水道,统筹各类交通干线资源,进一步完善“两纵两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布局,打通“近连成渝、远接长三角”,与周边互联互通的对外开放通道。
公路方面,着力构建“一环两横四纵六联络”高速公路网,新建高速公路12条808公里,总投资1275亿元;改造主干线,为壮大区块链经济提供强力支撑;畅通农村路,解决村组脱贫“最后一公里”;突出抓好镇彝威革命老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交通建设。到2020年,昭通实现“县县通高速”目标,高速公路总里程近1000公里,形成昭(阳)鲁(甸)彝(良)大(关)“1小时交通圈”、市内“2小时交通圈”、周边“4小时交通圈”;普通国道二级及以上比重达60%,普通省道三级及以上比重达40%,实现机场、重要港口、综合交通枢纽通一级公路,重点集镇、经济园区、旅游景区通高等级公路;实现乡乡畅通、村村硬化、自然村通达的农村公路建设目标,打通村组脱贫“最后一公里”。
铁路方面,着力构建“二横四纵一枢纽”铁路网。铁路网建成后,普铁规模进一步扩大,高速铁路进入昭通,昭通铁路规模将达700公里,建成连接昆明、成都、重庆和贵阳等周边中心城市的“2小时快速铁路交通圈”。
水运方面,着力构建“一线四港九码头三转运”水运网。到2020年,金沙江通航里程达570公里以上,其中,三级航道390公里,生产性泊位43个,船舶总运力100万吨,港口货物吞吐能力每年达到3000万吨,建成金沙江黄金水运通道,将水富港打造成为云南省最大的内陆港口和公路、铁路、水路无缝对接的重要枢纽。
航空方面,着力构建“一中心四通用八航线”航空网,即建成昭通新机场为中心,建成镇雄、盐津、永善、绥江4个县的通用机场,依托昭通新机场逐步开通昭通至上海、西安等8条以上航线。
综合交通枢纽方面,着力构建“129”客运站场体系和“138”物流站场体系,即建成1个南部客运枢纽站,昭阳北部客运站、镇雄客运站两个一级客运站,鲁甸等县建9个二级客运站;建成昭通交通产业园,昭阳、镇雄、水富3个区域性物流园区,鲁甸等县8个基础性物流中心。
近十年来,昭通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水陆空一体化”已初步形成。
2022年7月8日,宜昭高速公路(二期)和青水高速公路正式通车,全长236公里的宜昭高速公路成为出滇入川的又一条省际大通道。随着这两条高速公路的贯通,昭通高速公路建成出滇入川进黔11条(段)共921公里,跃居全省第4位。5年来,昭通市平均每天建成400米高速公路、硬化11公里农村公路。
“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扩能改造一期工程中嘴作业区建成投运,由每年吞吐量65万吨的小码头跃升为千万吨级的云南省第一大枢纽港口,初步具备发展“公铁水”多式联运和建设港口型国家物流枢纽条件。全市通航里程465公里,3000吨级船舶可沿长江黄金水道直达上海。
昭通机场通航城市由“十二五”期间的3个提升到12个,架起了昭通与京津冀、珠三角、长三角、成渝地区“四大区域”的“空中走廊”。
2019年12月,成贵客专铁路建成通车,标志着镇雄、威信两县迈入高铁时代,昭通高铁实现了“零”的突破,铁路运营里程达317公里(其中高铁里程79公里),7个县(市、区)通铁路。目前,渝昆高铁昭通境内全线开工,叙毕铁路、昭通扶贫铁路专用线建设加快推进,攀昭毕、昭六、宜西攀铁路和合盛硅业、镇雄磷煤产业园区铁路专用线等项目也正有序推进。
正在建设的现代交通网络,承载着600多万昭通人民的美好愿景,在昭通大地上推进。身处南方丝绸之路要冲的昭通正以全新的姿态拥抱全国、走向世界。依托区位和资源优势,交通的腾飞,必将带来昭通经济社会的全面腾飞!
作者:陈正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