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梧桐报秋

 2022-10-01 10:06  来源:昭通新闻网

作者简介:段红琴 云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昆明市作家协会理事,昆明儿童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喜欢学习传统文化,喜欢“耕读”生活、写作散文,出版个人随笔集《絮语心香》。


“时至立秋年过半,日月如梭转瞬间。”感觉夏未尽秋已至。

立秋是一个重要的节点,从此,春、夏、秋、冬四季过半,农历一年的时间过半,秋季开始了。

我学习古诗词的一个方法,其实也是学习二十四节气知识的一种方法,就是随季节的变换,搜寻古人当时写下的诗词,体会诗词里的季节美——虽然穿越千年,但是四季的轮回,自然的幽微,诗人的情感,仍然是一脉相通的。

通过“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我找到了四首以《立秋》为题的诗作。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写了一首《立秋夕有怀梦得》,其中“夜茶一两杓,秋吟三数声”既明白如话,又简约传神。是呀,季节是有生命和声音的,秋天有秋风秋雨声,有电闪雷鸣声,有树叶飘落声,有秋虫吟唱声……感同身受,我常常在夜晚安静地坐在书桌边,边品着“一两杓”茶叶泡的“夜茶”,边读书学习,在季节和思想的河流里温习,回味无穷。

唐代另一大诗人、藏书家刘言史在其《立秋》一诗中也有著名的金句:“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天地间慢慢收起浓郁的翠绿、深绿、墨绿……代之以浅黄、金黄、深红……跟大自然联系紧密的花鸟虫鱼,总是比人更能敏锐地感知自然节气的变换,“花木管时令,鸟鸣报农时”也是这个意思,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嘛!

生活需要仪式感,我欣赏的是相得益彰、名副其实的仪式感,厌恶的是文过其实、虚张声势的仪式感。孔子说:“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我很喜欢古人“报秋”的一种仪式感。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里记载,宫中“以梧桐树植于殿下”,待到立秋交节时,太史官穿着礼服,手持朝笏,高声宣报:“秋来”,其时梧叶应声飞落一二片,以寓报秋意。宋代时,“梧桐报秋”曾经是一种宫廷仪式。当我学习到这些文史时,是非常感动和欣慰的。我欣赏古人对大自然尊重和敬畏的仪式感,相对于过得粗糙的我,是否有一种“走得太远,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的提示和警醒?不忘初心,方得终始。科技需要不断发展,精神不妨时时回归!

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

也许,梧桐就是大自然中最先感知秋意的树木,古老而敏锐。

宋代刘翰写了以《立秋》为题的诗,“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叶月明中。”如果你觉得秋色模模糊糊、隐隐约约,就去看看落得满阶的梧桐叶,这情景最直接最形象。“秋风吹雨过南楼,一夜新凉是立秋。”明代夏云英在其《立秋》一诗中,则直观形象地点出了立秋时节的天气特征:秋风、秋雨、新凉,正是“一场秋雨一场凉”的写照。

宋朝著名的思想家朱熹写了一首《偶成》的七言绝句:“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人们说才感盛夏,忽而立秋,朱熹更有紧迫感,还没有感觉到池塘里的春草美梦,就已经发现阶前的梧桐叶来报秋了,真是白驹过隙,时光易逝,少年转瞬成白发翁,而学业却难有成就,不可轻视一分一秒的宝贵光阴!

梧叶飘黄,又到梧叶舞秋风的时节了。

作者:段红琴

审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谭光吉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少年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