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交通兴 昭通兴——道路与村庄

 2022-09-23 11:27  来源:昭通新闻网

一位诗人说:“大路网络着世界,阡陌经纬着田园。通途数以万计,行者何其便捷。”道路是联系世界的桥梁,更是推动乡村振兴发展的血脉。我从小生长的地方,是巧家县一个海拔3000多米的小山村,山村四周环绕着起伏的丘陵和连绵的群山。在20多年以前,村里没有修通公路,既不通水,也不通电,我住在一间低矮的茅草房里,和喂养的家畜共同生活在一个院子里,靠烧柴草炒菜、煮饭,晚上在煤油灯昏暗的灯光下看书、做作业,生活极其不便。

学校距离村子比较远,没有公路,无论年纪多小,孩子们都得走路去学校。在读小学的6年间,我和同村的小伙伴,每天早上跑10多公里的山路去学校,放学后又走10多公里的山路回家。天晴还好,碰到阴雨天,山路泥泞,容易摔跤,我们经常带着一身泥走进教室。上学途中要经过几条小河,若是夏季涨水过不去,就只能从河边返回来待在家里,因而耽误了不少的课程。

交通不便带来了很多麻烦,每年种植的庄稼,很难变卖成钱。我的父母开垦了10多亩山地,种植土豆、苦荞和燕麦,他们整年在地里忙碌,播种施肥,除草松土,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了照料庄稼上面。等到秋收时节,即使收成最差的一年,也能挖起来4000公斤土豆,收获300公斤的燕麦和苦荞。收成虽好,粮食却卖不出去,公路不通,车子进不来。想要把粮食卖出去,只能背到镇上去,镇上有专门收购粮食的集市,可是从村到镇上有20多公里的路程,很是消耗体力。每年冬天,几场大雪下来,堆在家里的土豆大多被冻坏,每逢把这些冻坏的土豆挑拣出来扔掉时,父母既心疼又无奈。

在我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政府积极动员各村修建公路,张贴了很多宣传标语,有一条贴在学校围墙上,红色条幅上几个白色的大字很显眼,“要致富,先修路”,我当时很疑惑,修通公路就能致富?我看到人们都在忙着修从镇上通往村公所的公路,小学紧挨着村公所,那段路修好之后,拉了很多钢筋、水泥和沙石进来,趁着假期重修教室。新修起来的教学楼雄伟壮观,教室宽敞明亮,还增设了实验室和图书室,里面摆放着全新的图书和实验器材。第二年,开始从村里往外面修公路,没过多久,村里连接外面的公路就修通了。之后,村庄就像生长在公路上的果实,依靠公路源源不断地吸收养分,开始快速成长。

公路修通以后,村庄建网通电,电线架到了村里,一到晚上,家家屋里都亮起了灯光。我在明亮的电灯下看书做作业,彻底告别了昏暗的煤油灯,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到了秋天,收购粮食的货车直接开进村里,除了收购土豆,还收购苦荞和燕麦,父母把余下的粮食全部卖了,得到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我们一家人都很开心。

自从公路修通以后,好像什么难题都能够轻易解决。原来村庄离集市远,买蔬菜要跑20多公里的山路,现在卖蔬菜的车直接开进村来,吆喝着让村民们买蔬菜、水果。现在路通了,村里大力发展种植业、养殖业,通过几年时间的发展,村庄有了很大的变化。

现在,全村都盖上了钢筋混凝土的楼房,家里安装了太阳能热水器,用上了电冰箱、洗衣机等家用电器,早晚煮饭、炒菜用的是电饭煲、电磁炉,相比原来烧柴火做饭,既环保又高效。

交通便利了,各种挣钱的渠道应运而生,村民们开始有选择地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有开商店的,有买车拉货的,有外出打工的,也有自己当老板的。不管做什么,只要人勤劳,都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我一直认为,一个人的成长跟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个家庭的变迁反映一个地方的发展,而无数人的成长,无数家庭的变迁,无数地方的发展共同见证了国家一步步走向富强。

作者:徐佑发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巧家 经济 交通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