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5-10-08 20:29本网讯 通讯员 魏志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扶贫重在扶“智”和扶“志”,教育扶贫是斩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杀手锏”。精准扶贫要教给贫困群众谋生和发家致富的本领,这样才会让贫困户受益不尽,做到物质与精神持续健康发展。
“老、少、边、山、穷”——这是永善贫困地区的特点。目前,全县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生态脆弱区、地质灾害隐患区、高寒边远山区和少数民族聚集区等区域,除了发展生产的环境恶劣等因素导致山区群众脱贫致富难度大外;贫困地区群众文化素质低,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缺少脱贫致富的思路,少数人还缺少上进心和苦拼实干的精神,滋生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这也是贫困群众难脱贫的重要因素之一。
“扶贫必先扶智,治穷必先治愚。”为转变群众思想观念,提高贫困群众素质,真正斩断穷根,防止贫困代代相传。
永善通过教育扶贫斩穷根,大力开设群众创业培训班、技能培训班等助推群众创业就业增收致富。
“党和政府关心我们移民群众,请了一个大厨师来培训我们。学成之后,我打算在朝阳集镇或县城开一个餐馆,这样我家的生活会变得更好”参加移民创业就业技能培训的黄华镇黄葛社区移民王灿这样说。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我县开展创业培训、技能培训190期18400余人,通过发放“三项贷款”和开展就业、创业技能培训等方式成功扶持带动了8116人稳定就业。
“不让贫穷留子孙,教育扶贫是根本。”今年三堡村有2人考上重点大学,2人考上二类本科,为鼓励考上大学的同学,勉励在读的高中学生更加刻苦学习,将来做社会的有用之才。永善县委组织部从紧张的办公经费中挤出10000余元资金,购买了56本《平凡的世界》和56本《牛津中阶英汉双解词典》分别赠予三堡村在读的52名高中生和4名大学生,并为考上大学的4名同学每人送上1000元现金作为鼓励,创新精准扶贫模式,将“一袋米、几斤油、几百元钱”的帮扶模式改为“扶文扶智”新方式,深受当地群众欢迎和好评。
为了不让贫困家庭的孩子输在教育和健康的起跑线上,阻断贫困代际传递。永善在实施好高中扩容、薄弱学校改造等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及落实好“两免一补”、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贫困生救助基金会资助、营养改善计划等助学政策的基础上,结合贫困地区实际,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
永善县制定出台了《扶贫助学资金管理办法》,对建档立卡贫困农户家庭在读高中、职中、中专、大专、本科学生实施扶贫助学,每年每生给予1000元补助。县财政每年预算安排教育扶贫专项基金200万元,对贫困家庭学生给予助学;新建一所集康复和教学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给残障儿童带来福音;专门为少数民族学生开设了民族初中班、高中班;为回族师生开设清真食堂;认真落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政策,切实改变农村学生“带午饭、吃冷餐”的状况。
近年来,永善县通过启动水库移民妇女发展扶持基金,有效救助了上百名高中生、中专生、大学生,帮助移民学子圆了“求学梦”。
截至目前,全县没有一个学生因为贫困而辍学,真正打开了孩子们通过学习走出大山、青壮年通过培训就业改变命运的阳光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