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9-19 11:12杨正聪与学生共庆“六一”。
从山区到坝区再到城区,从普通老师到一校之长再到集团学校校长,她都是同事、家人眼中的工作狂,是学生心中的“杨妈妈”。32年来,无论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如何变化,她呵护学生快乐成长的初心始终不变,坚持用心用情教书育人的初心始终不变,坚持高质量办学的初心始终不变。32个春夏秋冬,她默默守护,只为每一朵花儿都能精彩绽放。她就是昭阳区第五小学党总支书记、校长——杨正聪。
牵挂乡亲的贴心人
出生在边远山区的杨正聪,深知大山里孩子求学之路的艰辛,深知家乡需要她,大山里的孩子和乡亲需要她,她回去能带给像她一样渴望读书的孩子更多的机会。1990年,中师毕业的她毅然选择回到家乡——昭阳区炎山镇教书。因是贫困山区,很多学生辍学在家,看到这种情况,她下定决心:“我的学生,一个都不能少!”于是,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资助了多名学生读书走出大山。
教育改革的急先锋
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优质教育。2009年,昭阳区委、区政府决定把一所农村薄弱学校打造成优质学校,这个重担落在杨正聪身上。她深感责任重大,办成功了,将为昭阳区推进教育资源整合、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积累经验、树立典范;办失败了,其损失不可估量。但她没有退缩,立即着手搭建班子,一边带头深入一线广泛听取全校教职员工、学生家长的意见建议,了解民情,一边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快速推进学校改扩建工作。
破败的校舍、家长的不理解、六年级测试单科30多的平均分、教师持怀疑观望的态度……这些让杨正聪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要走出困境,唯一的办法就是提高办学质量。为此,她亲自抓六年级的管理工作,每天与教师一起研究教法、研究学生,并鼓励大家:“只有干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在她的带领下,全校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全身心扑在教学工作上。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年后的毕业检测,语文、数学两科总分达到173.6分,创造了昭阳五小教育历史上的奇迹。她的付出,为全区的教育改革吹响了号角,赢得了赞誉 。
办学治校的领航人
在实现“一校四区”集团化办学的今天,作为昭阳区第五小学校长的杨正聪更加感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艰巨使命。她再一次创新教育管理,构建了“统一部署、分层实施、彰显特色、共同发展”的集团化办学新思路,构建高位决策、低重心运行的扁平化管理模式。各分校在校本部的引领下,既抱团发展,又优势互补;既相对独立,又深度融合。仅用了3年时间,各分校都办成了老百姓心目中的优质学校。
昭阳区第五小学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校园、云南省规范化建设示范党支部、云南省优秀少先队集体”等78项荣誉。
教书育人的守望者
每天早上,杨正聪都要去校园里巡视一遍,看一看各栋教学楼道旁的文化展板稳不稳固、检查一下消防设施是不是好的……在她眼里,学生安全无小事。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她总是第一个走进校园,最晚一个离开,学校已经成为了她的另一个家。
然而,她不仅是一校之长,更是母亲、女儿、妻子,但由于工作繁忙,常常疏于对家人的关心照顾。母亲生病时,她只能抽空去医院看一眼;孩子学习,她总是无暇顾及;就连自己生病,医生建议住院,她都一拖再拖。谈到家庭、孩子,她也满怀歉疚,但是她清楚地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为了成千上万个孩子的成长,为了教职工的职业发展,为了千万个家庭的未来,她只能把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中。
32年来,学校已经成了她心中的绿洲和梦中的圣地,让每一位孩子都健康快乐地成长是她毕生的追求!杨正聪先后获得“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师、云南省优秀党务工作者、云南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等39项荣誉。
昭通日报实习记者:田朝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