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镇雄:打造赤水河源头共同脱贫致富共同团结进步新高地

 2022-09-16 16:22  来源:镇雄县融媒体中心

走进镇雄县果珠彝族乡高坡村纳支寨村民小组,映入眼帘的是一幅风景优美、干净宜居、民族特色浓郁的新农村画卷。这里山清水秀,小桥流水,花香四溢,绿意盎然;村容村貌“颜值高”,人居环境“洁净美”;彝族民居错落有致,彝族文化元素随处可见;村民和霭可亲,生活富足,来此旅游观光的游客不少。步入其中,让人流连忘返,令人心旷神怡。

可是有谁又会想到,只有83户村民323名彝族同胞的纳支寨曾经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呢!纳支寨以前的土坯房和茅草房、泥巴路变成了如今的彝族特色民居、硬化路,串户路全部通到了各家各户门口,文化活动广场、公厕、路灯、垃圾房、污水处理池等公共设施应有尽有。

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后,纳支寨迎来了加速发展的新机遇。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纳支寨整合“百村示范万村整治”、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建设和乡村振兴示范项目资金1300万元,全体村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致富渠道不断拓宽,民族文化持续繁荣,乡村振兴迈出实质性步伐,成为远近闻名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脱贫致富样板村、乡村旅游美丽村。

纳支寨的蝶变只是镇雄县委、县政府打造赤水河源头共同脱贫致富共同团结进步新高地的一个案例,一个缩影。党的十八大以来,镇雄县委、县政府深入落实“把云南建成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重要指示精神,围绕“传承革命老区精神,打造赤水河源头共同脱贫致富共同团结进步新高地”这一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主题,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共创建3个国家级、29个省级、51个市级、83个县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或特色村寨,累计表彰51个“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163名“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2020年成功创建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夯实共同富裕物质基础,推动各族群众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经济总量持续扩大。2019年至2021年,全县生产总值分别完成201亿元、217.8亿元、246.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1%、5.2%、10%,从2015年的全省排名第40位提升至2021年的第32位;人均生产总值实现连续3年增长,从2019年的1.4万元增加至2021年的1.8万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续3年增长,从2019年的27736元、10639元提升至2020年的28901元、11490元和2021年的31502元、12742元;收入之比连续2年缩小,2019年2.61:1、2020年2.51:1、2021年2.47:1。县域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容,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更可持续。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2020年全县235个贫困村、11.8万户56.58万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出列,4个民族乡镇、25个民族村、9462户34913名少数民族贫困人口与全县全国、全省、全市人民同步进入小康社会,如期兑现了“小康路上一个民族也不能掉队”的历史承诺,实现了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脱贫人口人均收入由2015年的3238元增加至2020年的10716元,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的荣誉交出了优异答卷。脱贫摘帽后,坚持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衔接推进乡村振兴摆在压倒性位置,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建立“133”动态预警监测帮扶机制,及时分类采取“一增(增加收入)、一减(减少支出)、一补(补齐弱项)”保障帮扶措施,动态清零返贫风险。2021年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2398元、增幅15.69%,全县无返贫致贫人口、无人均收入低于6000元人口,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基础设施持续提升。全县高铁通车里程38.9公里,高速通车里程139公里,覆盖13个乡镇(街道);在建高铁52公里、高速48.7公里、一级公路71.2公里,实现了通高铁、高速从无到有的历史性跨越。全县30个乡镇(街道)全部通油路,累计硬化县道1252公里、乡道1285公里、村组公路5390公里,建成乡镇客运站30个、建制村招呼站254个,村组公路硬化率达88%,是全国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骨干水网、电网、通信网、物联网大幅提档升级,建成100人以上集中式供水工程3284件、110千伏以上变电站7座、通信基站4127个,电商物流配送服务网点覆盖所有行政村。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全县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发展动能持续增强。制定出台了竹子、生猪、肉牛、魔芋、辣椒五年高质量发展方案,竹产业基地面积达到89万亩,产笋面积21万亩;生猪年存栏98.15万头、出栏140.8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1.74%和27.43%;同步推进魔芋、辣椒等产业基地建设,一产增加值达43.76亿元、同比增长8.8%。煤电产能持续释放,轻工产业有序推进,建筑业加快发展,二产增加值达71.32亿元、同比增长15.3%。商贸物流、文化旅游、批零住餐稳步增长,三产增加值达131.36亿元、同比增长7.2%。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各族群众收入稳步增加,发展驱动力进一步增强。

民生福祉持续增进。成功与云师大、西南大学等合作创办优质学校,2019年强势打破“连续19年无县内学校学生考入清华北大”的历史,近4年累计考取清华北大25人,今年更是考取清华北大13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逐年提升,2019年8.7年、2020年8.9年、2021年9.1年。县人民医院晋级为全市首家县级三级综合医院,改扩建乡镇卫生院5个,新建改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25个,健康镇雄基础条件全面改善。农村劳动力稳定就业数量和务工收入稳步增加,转移就业人数保持在66万人以上,务工总收入从2020年的206亿元增加至225.61亿元、增幅9.5%,县外月平均工资从2020年的3612元增加至3957元、增幅9.5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农村群众“两险”参保率保持在95%以上,文化、养老等公共设施明显改善,多元一体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大幅提升。

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赤水河流域保护的重要批示精神,坚决扛实源头责任,深入实施“蓝天、碧水、净土”三大保卫战,低碳零排放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模式在全市推广,垃圾焚烧发电厂、县城污水处理厂二期等重点治理工程建成投用,系统治理、系统修复、系统保护的全域工作格局形成常态长效。全县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0.67%,赤水河流域出境断面水质长期保持在Ⅱ类,县城空气质量优良率达99.4%。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民族团结 创建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