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9-04 15:13赤水河被誉为“美景河”“美酒河”“英雄河”。近年来,我市建立了“四项机制”,务求赤水河流域生态保护工作的常态长效,构建起打好“总体战”的格局。
健全落实河长制,让责任上“铁肩”。扎实推动河长“有名”“有实”“有能”。市级河长调整由市长担任,两县县级河长均由县委书记担任,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252名,聘请945名公益保洁员、护林员、巡河员,常态化、全覆盖分段开展巡河护河。2021年5月市级河长调整以来,已主持召开4次现场推进会,紧盯2021年必须完成的22项重点任务和2022年计划完成的40项重点任务,一线查找问题、研究措施、推进落实,确保工作与要求匹配、要求与进度匹配、进度与效果匹配,目前22项重点任务已基本完成,40项重点任务有序推进。深入开展“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通过“四不两直”方式进行暗访,以总河长令交办问题18个,现已全部完成整改。
健全投入机制,让资金有“来路”。建立“市级整合、直达两县”的投入保障机制,通过积极争取一批、社会融资一批、专债募集一批、横向补偿一批、市县筹措一批、社会捐赠一批,切实破解项目建设资金筹措难题。组建工作专班,深入研究国家和省的相关政策,精准对接资金投向、深度谋划包装项目,已争取中央、省预算内资金、专债资金、横向补偿资金等39.95亿元。坚持市场运作与政府定补相结合,利用土地、税收、用能、融资等优惠,吸引企业发展绿色产业,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和技术力量参与,放大财政资金效应,已累计吸引8.3亿元社会资金。市县两级在财政自给能力十分薄弱的情况下,切实加大投入力度,2020年以来累计投入3.27亿元。
健全执法机制,让监管长“钢牙”。推动例行执法检查与专项执法检查深度融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有效衔接,整合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市场监管、水利、公安等行政执法力量开展联合执法,严密防范、严厉打击非法捕捞、违法排污、非法开采等违法行为,2020年以来累计查处违法行为109起,行政处罚104起,刑事处理5起11人。强化跨区域联合执法,认真落实《川滇黔三省交界区域环境联合执法协议》,定期开展县与县、市与市之间的交叉执法检查,形成上下游相互监督、共同监管的执法机制,2020年以来共开展跨区域联合执法检查4次,发现问题950个、整改完成749个。
健全督查考核机制,让落实无“白条”。成立由市政协主席任组长的督导工作组,整合督查、发改、住建、水利、生态环境等部门力量,每月集中开展一轮蹲点暗访督查,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跟踪问效。组建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验收专班,每季度深入实地开展一次环保问题整改验收销号,历次环保督察涉及赤水河流域问题44个,目前已整改销号21个。专班按月组织人员赴镇雄、威信两县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清单推进情况、历次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和风险排查问题等整改情况开展了第一轮督查,共检查点位61个,26个点位存在的47个问题已交办两县。同时,根据年度40项重点工作任务清单,结合考核工作需要,草拟了昭通市赤水河流域2022年生态环境保护治理工作考核方案。
昭通日报记者 陈忠华 文/图
校对:彭晓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