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镇雄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2022-08-22 15:04  来源:昭通新闻网

镇雄县山区占比高达98.8%,“睁眼看得见、抬腿走半天”是恶劣地理条件的真实写照。为此,镇雄县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攻克贫困堡垒的战役之一,带领14752户65464名群众离开“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的地方,打响一场挪穷窝、换穷业、拔穷根的突围战。

镇雄县审时度势、转移重心,抓住干部作风和营商环境“双提升”专项行动契机,从怎么搬转变为搬后怎么办,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强化转移就业,确保收入稳定。推进“古邦归雁”计划,实施贷款3万元、全额贴息3年和奖补3万元的“333”工程,以创业带动就业;建立零工市场,搭建零工人员和用工单位的双向互动平台,为零散务工人员提供岗位介绍、维权咨询、休息等服务。目前,镇雄县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36436人已稳定就业33994人,就业率达93.3%。

把培育和发展搬迁后扶增收产业作为群众可持续增收的重要抓手。800人以下的54个小型安置点,聚焦竹子、生猪、魔芋、辣椒等优势特色产业,全体搬迁群众加入新型经营主体,绑定农业产业。发挥村集体经济公司和村民发展议事委员会作用,通过退耕还林、流转开发、自持或代管代种等方式,盘活迁出地的“三块地”15.52万亩。

结合产城融合布局产业。围绕把3个万人安置区打造成脱贫致富示范区标杆的目标,发展现有的18个扶贫车间,提供4000余个就业岗位,人均月收入2500元以上。一区一策,推动呢噜坪、以勒纺织服装产业园建设,目前土地征收已完成338.02亩,房屋拆除、坟墓搬移等工作紧张进行,招商入驻政策等工作进展迅速。

盘活资产,促进群众增收。落实20.07万平方米商铺招(拍)租方案,实现租金收益2672.73万元。实施万人安置区产业配套提升工程,将老城区水果、蔬菜批发业态转移至鲁家院子搬迁点商业区,将老城区烧烤、美食、鲜花功能业态划行归市到呢噜坪搬迁点商业区,最大化利用安置区资产资源,实现搬迁群众收益翻番。

强化社区治理,激发内生动力。落实“党建引领+网格化”机制,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实现每个搬迁户都有一名党员管理,每栋楼都有楼栋长值守。依托民情台账,对搬迁群众实行“红黄绿”分类标注(生产生活有困难的亮“红灯”、基本有保障的亮“黄灯”、有保障的亮“绿灯”),并实行日访周访月访,动态更新台账。结合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开展周末辅导、操家理务培训、劳动积分换物等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超市等机构作用,提升搬迁群众的幸福感,激发内生动力。

推进项目建设,提质改造设施。启动建设碗厂农特产品交易中心,编制完成旧府扶贫车间项目实施方案。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捐赠的3个乡村振兴公益项目(鲁院、呢噜坪、以勒物流城安置区综合服务中心),设计与招投标工作正在开展。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补助资金增建的母享安置点农特产品集贸市场,即将启动建设。

一幢幢拔地而起的新房、一个个不停运转的扶贫车间、一张张幸福甜蜜的淳朴笑脸……镇雄县在省委作风革命、效能革命有关部署的指引下,提升干部作风、优化营商环境,撰写好易地扶贫搬迁的“后半篇文章”,让一户户贫困群众迎来新生、一个个小康梦想得以实现。

通讯员:毛君胜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单娟
标签 >> 民生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