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鲁甸:打造优质“小平台” 发挥人才“大作用”

 2022-08-21 11:43  来源:昭通新闻网

产业是支柱,平台是基础,人才是关键。党的十八大以来,鲁甸县委、县政府紧紧围绕现代产业体系构建,以平台建设为抓手,深入实施“人才支撑”战略,着力打造科研工作站、企业双创平台、专家工作室等,为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和人才引进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

日前,位于桃源回族乡大水塘村的肉牛养殖场呈现出一派繁忙景象。据悉,为全力支持肉牛养殖产业发展,鲁甸县每年安排200万元经费用于肉牛养殖各类技术人才培养及组建专家工作站,每年选派县、乡、村畜牧技术人员到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大学等高校就冻精改良、疫病防控、饲料加工及牛肉产品开发进行培训学习,选派肉牛养殖专业户和肉牛养殖大户到云南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马龙国家级肉牛养殖基地进行培训。充分利用省草地动物科学研究院肉牛养殖专家团队资源,每季度邀请专家团队到鲁甸开展实地培训,对养殖肉牛10头以上群众做到全覆盖。在文屏街道、桃源回族乡、江底镇、火德红镇分别组建肉牛养殖专家工作站,每个工作站聘请一名省级专家人才。

云南理世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斌介绍说,他们现有科研人才26人,昭通市“凤凰计划”人才1人、“鲲鹏计划”人才2人,市级劳动模范3人,云南省劳动模范1人、“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人,云南省科技特派员6人,中国营销协会理事1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全国总工会优秀工会工作者1人,建立了市级技术创新平台1个、专家工作室1个,正是重视了人才,才能从一个小型食品企业闯出一片新天地。

乡村同样有人才施展才华的大舞台。水磨镇致富带头人刘飞牵头创办鲁甸县新兴马铃薯专业合作社,培训合作社理事长及新型职业农民等1200余人次,培养了一批农村实用型管理人才。同时,该团队研发掌握了一套较为完整的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承担了10余个马铃薯科研及推广项目,试验种植的微型马铃薯亩产5476.41公斤,创造了中国微型马铃薯播种亩产最高纪录;通过推广抱窝栽培及高产栽培技术,使马铃薯原种成本从每吨5000元降低至1250元。

近年来,鲁甸县立足经济社会发展中心任务,围绕重大项目实施和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基层科研工作站3个,县级“名家、名师、名医”工作室6个,培养优秀人才100余名,培训10000余人次。

鲁甸县中医医院院长艾正海说,2016年,他被评为鲁甸“名医”,鲁甸县委、县政府为他建立了艾正海名医工作室,在珍惜荣誉和平台的同时,他充分发挥“传帮带”作用和示范引领作用,先后代培了医院6名中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已有3人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并聘任到科室负责人岗位。通过以点带面,全院中医业务技术水平得到明显提升,医院开展的三四级手术、CMI值(收治住院患者的难度)在全市县级中医医院中排名第一。

为积极有效引进人才,鲁甸还实施高端人才“一人一策”“一事一议”,引进上海交通大学张才喜博士专家团队在鲁甸昕欣馨甜樱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建立张才喜工作室,开展技术培训,指导采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手段,解决大樱桃晚熟品种果实蝇危害,提高了大樱桃品质,覆盖受益群众1000余人,培养了鲁甸“名家”赵庆明等一批业务骨干。同时,深入实施“归雁兴鲁”行动和“千人回归计划”,累计回引225名鲁甸籍在外人才返乡创新创业,助推产业多元化发展。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十四五”时期,鲁甸县将紧扣“一园区三片区”规划布局,加快推进文屏高原特色绿色农产品加工园区、茨院“商贸物流+智能制造园区”、大水塘空港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江底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建设,打造支持人才创业创新的集群化产业平台。

通讯员 陈勃名

审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莫娟
责任编辑:聂学虎
标签 >> 鲁甸 人才支撑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