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拖车村锦绣图

 2022-08-17 11:05  来源:昭通新闻网

顺着蜿蜒的盘山公路登攀,阳光照耀着公路旁缓缓而流的牛栏江,路边茂密的林草在风中摇曳。“这是‘金牧良草’,我们村的致富草。”小河镇宣传委员王有明说,依托绿色的大山,拖车村绿色产业近年来收益呈向好趋势,以种植养殖业为主的村民,平均每户养有一头牛,老百姓的生活逐渐趋好。历来重视教育的村子,走出很多优秀的人才,2021年,村里就有5个孩子考上了重点大学,累计通过读书走出去,在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就超过百人。

进入拖车村口,刻有“拖车民族特色村”字样的石牌坊矗立在村头,干净整洁的村庄,错落有致的房舍,以绿色为主色调的村庄自然风光优美,以金沙江文化为基调的村庄人文历史深厚,村庄里民俗风情浓郁,聚居着汉族、彝族、苗族、回族等6个民族。穿梭在各个村组,行走在田间地头,充满欢声笑语,仿佛进入了一幅美妙的新农村锦绣图。

拖车村位于小河镇的东北部,国土面积10.21平方公里,全村辖28个村民小组,有1523户5346人。该村上以山梁为界,下以悬崖为界、分别与小河村和嘿格村接壤,左以银厂沟为界、与新田村相望,右以照面山为界、与瓦房村毗邻。

到了村委会所在地,村党总支部书记杨远明带我们去看他口中反复提起的村子里“有历史的建筑”。这幢建筑就是民国时期的龙三公子龙绳曾的“公馆”,是民国风与西南地区建筑风格合璧的典型建筑物。新中国成立后,曾作为课堂和村委会办公地。经过一些修旧复旧,石头结构的建筑沐浴着阳光,村庄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一一收纳眼底。

相比这些转眼成沧桑的古建筑,我更感兴趣的是时光轮转后,村庄的发展之路。

“金牧良草”这种群众眼中的致富草在拖车村是多年前就有的,拖车村位于牛栏江高山上,狂热的江风吹拂着村庄,也让这里草木丰茂,虽相比真正的金沙江热区产业来说,这里有一些冷凉,适宜发展绿色生态的种植业、养殖业,群众有养牛、养猪、养羊的经验。近年来,青壮年劳动力大多外出务工了,留守在村子里的村民,在县、镇畜牧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借助“退耕还草”多年后的生态福利释放机会,发动群众有计划地养牛、养猪、养羊。小河镇政府派出工作队与扶贫工作队,联合发动群众,鼓励群众种草养畜,畜牧站提供动物防疫和养殖技术等方面的支持。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了,村里的老人无法割舍土地,对于劳动强度不大的种植业、养殖业,他们本来就在行,村里通过发动群众,规划了近千亩的草场,加上一些分散种植的草地,村子里的养殖事业逐渐成熟。

小河镇畜牧站2021年的统计报告显示,在整村脱贫出列后,小河镇当年就养牛接近1万头,户均实现增收1万元以上,再加上养猪和养羊,以及外出务工收入,群众的致富路、小康路越走越宽。

群众有了一定经济实力,村子里的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从小河镇到村组的路全面硬化,以前开车要3个小时的路,现在40分钟就到了。拖车村的人畜饮水工程得以实施,村里的核桃、花椒等土特产也走出大山。在通往村庄的路上,镇政府和村委会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发动群众联合成立合作社,沿途种植了蟠桃、核桃等经济林果。

多年前,村民龙兴虎从拖车村去浙江打工,乘车要三天三夜,现在即使不乘坐航班,坐火车去浙江,“快得很,一天就到了!”他说,早上出门他晚上就坐在浙江温州的街头和亲戚吃烧烤。回到村里,龙兴虎收购了群众种植的优质小麦,开了一家面条加工作坊,没有任何添加的土碱面条,吃起来有淡淡的麦香。在脱贫攻坚期间,他每年加工几万公斤面条。扶贫队队员在微信朋友圈分享后面条供不应求。目前,他加工的面条,都被人提前订购。

拖车村历来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新中国成立前,拖车村完小是巧家县第一师范小学,经过多年发展,这里的学风盛行。现在,完小的教室宽敞明亮,可以容纳拖车村以及相邻村的孩子就近入学。

杨远明光荣地给记者看该村2021年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的杨余婷在微信朋友圈分享的一则信息“故乡还是异乡?”的内容:浩浩荡荡的黄浦江、青山绿水的小河风光、牛羊成群的拖车场景……

顺着山道下山,“金牧良草”在风中欢快摇曳,山坡上牛羊成群,青翠的山生机勃勃,绿色的牛栏江、金沙江上倒映着秀美的山,云海上,不断变换着以绿色为基调的山水画……

远眺拖车村。

昭通日报记者:杨明 文/图

审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聂学虎
责任编辑:谭泽涛
标签 >> 乡村振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