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8-15 07:58巍巍乌蒙山,绵延数百里,村村翻竹浪,寨寨飘笋香。近年来,威信县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方竹产业作为全县“1+N”高原特色主导产业培育打造,让青翠竹山成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利器”、群众致富的“金山银山”。
立足资源禀赋 做“竹”文章
威信县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为发展方竹产业提供了有力保障。截至2022年3月底,全县已建成以方竹为主的竹产业基地56.2万亩,分布全县10个乡(镇)。
一分造,九分管。为全面提升全县方竹生产发展水平,真正实现“种植规范、管护精细、早见效益”目标,2021年8月,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积极组建农技服务专家团队,成立县方竹产业发展专家工作室。农业技术专家采取“集中培训+对点分散交流+现场实践示范”的培训模式,从管护流程、管护时间、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向群众示范讲解方竹科学管护技术,为群众有序抓好方竹管护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保障。
“我们组织了10个技术指导组,每逢管护期就到各个乡(镇)指导专业合作社、造林大户、新型经营主体管护方竹。”威信县林业和草原局高级工程师、县方竹产业发展专家工作室主任黄维介绍说。
释放发展动能 “竹”农增收
一片竹带富一座城。走进威信县麟凤镇斑鸠村大汉寨,千亩竹林郁郁葱葱,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每年9月中旬,正值方竹笋采收旺季,是威信兴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最忙碌的时候。鲜笋收购、竹笋加工、成品销售……自2014年成立至今,合作社通过“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发展模式,共种植方竹3000余亩,鼓励132户农户将土地流转入股,参与分红,极大提升了农户发展产业、就业增收的积极性。大汉寨千亩方竹笋成了附近笋农增收的主要来源之一,合作社与农户之间形成了利益共享、发展共赢的局面。
“2015年,我家种植了10亩方竹,投产后亩产250公斤左右的竹笋,每公斤笋卖10元左右,一亩地能收入2500元左右,加上采笋旺季一天20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差不多有3万元的收入。”斑鸠村笋农张祖飞高兴地说。
组建专业合作社,吸纳农户入股,因地制宜进行低效林改造和方竹新造,组织劳动力对方竹进行精心管护……截至目前,麟凤镇的方竹面积已扩至3万余亩,2022年预计可采收竹笋200余吨。
美丽竹林风景 “竹”梦起航
从威信县扎西镇出发,沿S201旧水公路到达威信县水田镇,一路翠竹绵延、郁郁葱葱,为赤水河流域(威信段)交通干道增添了竹生态之韵,构筑了“醉”美竹林风景线。
赤水河流域(威信段)起于威信县扎西镇石坎社区,流经威信县扎西、双河、水田3个乡(镇),境内长19公里,流域面积477平方公里。近年来,威信县因地制宜,发挥竹资源在生态修复中的天然优势,打造赤水河流域(威信段)竹产业基地5875亩,种植方竹、金竹、白夹竹总株数352500株。同时,搭配多层次、多色调植物群落,形成独具竹类特色风景的生态小公园。
“翠竹长大以后,沿路的观景亭就是观赏竹景和休息的好地方。现在来水田旅游的游客越来越多,我打算开一家‘农家乐’。”水田镇龙洞村村民代宗团满怀期待地说。
种一片竹,守一片绿水青山;兴一片竹,获一座“金山银山”。下一步,威信县将继续以“一县一业”为统揽,围绕“扩红”“增绿”融合发展,坚持走产业生态化发展道路,大力探索竹产业发展新路径、新模式,让原生态竹食品产业链、美丽竹林风景线,成为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筑牢赤水河流域生态安全屏障、打造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有力见证。
通讯员:杨珠艳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