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8-14 11:15唢呐吹起来,芦笙舞跳起来,民族风“刮”起来……在盐津县水田新区团结社区,各族群众相聚在民族团结进步大舞台上,对歌、跳舞,欢度闲暇时光。此外,科技展、技能培训等活动常常在这里开展。在这个盐津县易地扶贫搬迁规模最大的安置区,独具民族特色的活动成了促进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相交相融的催化剂。
“很多东西以前从来都没接触过,科技这个东西真的很神奇。以后我要多看书、多学习科技知识来改变生活。”搬到团结社区的苗族姑娘第一次参观科技展后兴奋地说。
从盐津县普洱镇箭坝村黄柏林村民小组搬到水田新区的陈波高兴地说:“在这里生活很幸福,家门口就有务工企业,就能挣钱。”
团结社区共有26栋居民楼43个单元,居住着从盐津县10个乡(镇)77个村(社区)搬来的3068户14136人。其中,苗、彝、哈尼、白、壮等18个少数民族252户1008人。为让各民族群众搬得来、稳得住、能发展,盐津县紧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紧扣“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工作主题,以“团结社区话团结,团结社区讲和谐”为方向,不断完善基础设施、规范制度建设、优化人才队伍、创新治理模式。社区工作人员化身“七大员”,对上对下全面负责,对内对外全面协调,大事小事全面关心,对社区各族群众生产生活、就业创业、教育医疗、民族优秀文化传承等提供全方位的支持与帮助,想方设法为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谋出路、增收入、促发展、解难事。同时,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感染、感化各族群众,引导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美好幸福的家园,进一步促进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初秋时节,走进盐津县滩头乡生基村和兴隆乡大坪村两个苗族聚居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庄……党的十八大以来,盐津县立足县情,在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过程中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生态文明建设相融合,着力加大对生基村、大坪村在村容村貌整治、人居环境提升、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增收等方面的投入力度和政策支持,让苗族村寨环境变得更美、产业发展更旺、群众生活更好。如今,这两个村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两个村相继被命名为“云南省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校园是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主阵地。盐津县育苗幼儿园结合幼儿园特点和工作实际,坚持“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从娃娃抓起”的理念,认真开展以“进幼儿园,促同心筑梦”为主题的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融入到幼教工作的各个环节,举办幼儿园文化艺术节、幼儿民族作品展等,开展幼儿民族操活动,并把每周四定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日,让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帮助孩子们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团结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各族群众安居乐业的和谐景象,生基、大坪两个苗族聚居村的变化,以及学校民族文化的宣传教育,这些都是盐津县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缩影。近年来,盐津县高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创建工作。截至目前,已成功创建省级示范单位8个,市级示范单位37个,市级示范乡(镇)1个,县级教育基地1个,县级示范单位49个,县级示范乡(镇)1个,建成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组),形成了以点串线、连线成片、以片带面的示范创建格局,巩固和发展了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通讯员:黄春燕 陆志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