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7-17 17:27大关县易地扶贫搬迁首战纪实
(通讯员:李华 杨莉)大关县山高坡陡、沟壑纵横,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云南省乌蒙山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县。面对县贫民穷的大困难,大关县立足于改善人居环境、走好增收路子找准工作着眼点和突破口,坚定不移打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主动战,以钉钉子精神攻克深度贫困堡垒。
2016年大关县委、县政府确定了“干部上山、群众下山”工作法,按照“五+N个一批”的脱贫路径,突出易地扶贫搬迁重点,锁定“攻坚拔寨”总目标,全面推开“六搬五近”(即:高搬矮、远搬近、寒搬暖、散搬聚、危搬安、差搬好和近村委会、近学校、近卫生室、近乡村公路干线、近城镇)群众下山举措。广大党员干部坚定“首战必胜、舍我其谁”的信心, 打响脱贫攻坚“易地扶贫搬迁脱贫”首战第一枪,夺取“攻坚拔寨挪穷窝”首场战役胜利。截至2017年6月,大关县已规划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项目43个。其中,第一批27个集中安置项目已达到搬迁入住584户。第二批16个集中安置项目,将在今年年底建成。
坚持“六搬五近、单点击破、化零为整”。在真搬实迁中,大关县以群众满意为第一信号,直面群众所思所想所盼,积极探索实践了“五问五精准”成功做法,较好解决了“从哪里迁出、迁到哪儿去、搬迁谁、怎么管理、生产生活怎么办”五个方面的问题。
“乔迁新居颂党恩,吃水不忘挖井人。”2017年3月16日这一天,搬进悦乐镇丁家山安置点的村民,在自家新房门口贴上了这一幅喜庆对联。见证了安置点建设全过程的大坪村监委会主任高代友介绍说:“丁家山集中安置点是县委陈刚书记在2016年3月份,前后3次深入当地高山走村进户、访贫问苦后,经多方征求意见、果断决策下来的安置点。”这个安置点有47户238人全部通过“远搬近、散搬聚、差搬好”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其中,建档立卡户34户162人,随迁户13户76人),原来这些住户“东一家西一家、山一家水一家”散居在丁家山、洞子口、大火地、池子沟、毕牛场等13个村民小组,居住环境都在海拔1500米到1800米的高山上,由于生存环境恶劣,家庭经济情况都很差。搬到安置点后,这些群众人居环境都得到改善,家家都用上了安全卫生的自来水、稳定的农网电,离村委会、村完小、村卫生室都不到400米,村民办事、子女读书、生病看医生都方便了。
蓝天白云下面安新家。悦乐镇新寨堡山是一个海拔2000米以上的高山,一个出名的光棍村、一个因穷出名的村子,悬崖峭壁多,地无三尺平,至今未能修通公路。由于贫穷落后,村里人长期困在家里找不着媳妇,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很差。胜人者力,自胜者强。2016年4月22日,新寨堡山集中安置点与全县当年实施的27个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同步建设。通过近一年的艰辛努力,位于堡山脚下的易地安置点43户152人(其中建档立卡户37户136人)全部搬进新房入住、旧貌换新颜。原来居住在堡山村民小组的光棍罗永彪今年33岁,今年3月搬入新房子,操办了喜事,娶上了媳妇。另外12名“光棍”已全部住进了政府在安置点为他们新建的四合院。20余年前就因贫穷出了名的“光棍村”贫穷、落后的历史,通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高搬矮、冷搬暖、危搬安”,被山脚下新房安居、鸡犬相闻、夫妻齐心、家庭和睦的“幸福村”所替代。
打好阵地战,攻克高地“挪穷窝”,“六搬五近”安新居,“五问五精准”赢民心。大关县一批又一批散居高山、生活生产条件极差的贫困群众搬下矮山集中安置定居后,过去“靠天吃饭、靠政府救济,要难难到住,政府好照顾”的等靠要思想,转化成了“勤劳致富争第一,不当懒汉受人讥”的骨气和尊严。贫困群众在政府引领下,找好脱贫产业发展路子、找好家庭增收票子、重视子女读书的良好氛围已形成,人居环境、生活条件和精神面貌都发生了喜人的改变。
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隅,不谋大势者,不足以谋一时。在决战决胜奔小康的征程中,大关县宣传发动群众种下了砥砺前进、勇者夺其胜的“信心之树”;易地搬迁挪穷窝、居者安其屋的“安居之树”;还将同步种好产业发展稳定增收、劳者乐其业的“产业之树”;全力保障每一个农村孩子都能上学、识字断穷根的“教育之树”;种好美丽农村生态治理、青山伴绿水的“生态之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务工助增收的“创业之树”;农村老弱病残弱势群体生活保障、社会来兜底的“福利之树”。
撸起袖子加油干,幸福的春天来敲门。我们坚信,大关县集中各方优势兵力种下的“七棵希望之树”,一定会伴随着浴火重生的金凤凰,在每一个收获幸福的甜蜜日子挂满沉甸甸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