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22-08-05 09:35大国之治,山河为基。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
回望上半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行程万里、初心如磐,从长远性布局、于关键处落子,亲身践行“绿色之约”。
访青山
山川如画奏出“森林交响”
如何守护生态家园?
4月的五指山,山林蓊郁,走进热带雨林,仿佛穿行于绿色的海洋。
五指山所在的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是我国首批设立的5个国家公园之一,也是全球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海南长臂猿的唯一分布地。
“有没有发现长臂猿呢?”2022年4月11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五指山市考察调研,问起之前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听说的濒危动物长臂猿的事。
三赴海南,习近平总书记对海南生态文明建设的关心一以贯之,绿水青山经纬之间见证着总书记与海南的“绿色之约”。
2019年,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工作启动;2021年,我国宣布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
建立扁平化国家公园管理体制、开展国际专题研讨、建设保护研究中心和科研基地……如今,珍稀物种保护成效显著,总书记关心的海南长臂猿已连续3年实现种群数量增长,从20世纪80年代的不足10只,稳定恢复至5群36只。
“海南要坚持生态立省不动摇,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重中之重,对热带雨林实行严格保护,实现生态保护、绿色发展、民生改善相统一,向世界展示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丰硕成果。”总书记这样叮嘱。
“从全局来看,国家公园对于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要从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角度看待这一工作。高质量推进国家公园建设,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保护生物多样性、保存自然遗产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具有重要意义。”中国社科院生态文明研究智库理论部主任黄承梁在接受采访时表示。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中国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积极推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自然保护区为基础、各类自然公园为补充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水库”“钱库”“粮库”“碳库”储量日丰。
《中国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白皮书中提到,中国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5月22日,中科院生物多样性委员会发布《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2版,收录物种及种下单元138293个,中国生物物种名录15年来增加了近两倍。
“接下来,我们还计划把雨林研学作为常态化的项目进行推进,让更多的孩子从小树立保护雨林的意识。”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管理局五指山分局局长钟仕进说。
草木滋长、猿声相和,奏出一曲曲“绿色交响”。
踏碧水
逐浪前行打造“黄金水道”
如何护佑一江碧水向东流?
四川宜宾,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城”,长江、金沙江、岷江在此交汇,形成三江汇流的壮阔景象。
长江,从雪山走来,向大海奔去,滋养着古老的中华文明。再赴四川,习近平来到三江口,眺望三江交汇处,听取当地推进长江流域生态修复保护、实施长江水域禁捕退捕等情况介绍。
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半壁江山”。
2016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长江上、中、下游调研,3次主持召开专题座谈会。从“推动”到“深入推动”再到“全面推动”,深刻阐释长江经济带“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战略考量,为“江河战略”发展的大棋局落下关键一子。
同饮一江水,共谋一盘棋。禁渔、治污、防护,一项项举措从生态系统整体性和流域系统性出发,精准“开方”、以治促建,守护沿线生态、带来绿色“蝶变”。
绿色生态——2021年,长江经济带优良水质比例达到92.8%;
绿色能源——长江干流6座梯级水电站全年累计发电量达2628.83亿千瓦时,建成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
绿色经济——沿江11省市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15年的47.7%提高到2021年的50.5%。
中国人民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罗来军谈道,长江流域是我国珍贵的生态资源宝库,长江经济带以水为纽带,促成上中下游优势互补、协作互动。绿色发展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要保护好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利用生态资源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把长江经济带打造成重要的创新驱动带和绿色产业带。
“在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下,长江经济带发展既是生态问题、也是事关我国经济发展战略全局的重大经济问题。全面部署长江经济带发展,不断探索经济带发展与生态保护的高度契合,其实质就是探求经济更协调、市场更统一、机制更科学的发展新路子,是着眼国家发展大局,对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战略谋划。”黄承梁表示。
自古文明依水而兴,万里长江无声变迁,逐浪前行连接起“黄金水道”。
看良田
绿色兴农守护“大国粮仓”
如何守护一粒种子的成长之旅?
“永丰村,好名字啊。永丰永丰,永远丰收!”
“现在苗情怎么样?”
6月8日,习近平四川考察首站,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走进试验田,察看水稻长势。
永丰村是四川省规模最大的水稻新品种新技术中试基地,稻田、村落阡陌相连,耕地面积6320亩,建有高标准农田3100亩、连片规模种植1500亩,100多种水稻在这里试种、比较、筛选,以良种为丰产打下坚实根基。
就在今年4月,总书记赴海南考察,第一站就来到位于三亚市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
从实验室走到田间地头,从育种环节来到试种阶段,大国“粮”策是他念念不忘的牵挂。
政策惠农,“希望的田野”麦浪滚滚——
中央财政在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200亿元的基础上,近日再次下达100亿元一次性农资补贴;下达中央补助资金近1096亿元,支持各地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小麦、早籼稻、中晚籼稻、粳稻最低收购价格水平全面提高……一系列措施强势助力夏粮丰收“开门红”。
科技兴农,“智慧农业”硕果累累——
从试种育种发展创新,到应用卫星导航辅助插秧等实用性新技术,再到大数据智慧监测提供数据支撑、打造水稻生产智能管控平台,科技创新贯穿一粒粒种子的成长全流程,构建“产、学、研、用”联合协作机制,搭起种、养、加、销一体化经营格局。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夏粮总产量14739万吨(2948亿斤),比上年增加143.4万吨(28.7亿斤),增长1.0%。放眼大江南北,广袤田野正孕育着新的丰收希望。
仓廪实、天下安,大国良策守护大国粮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