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文明家庭|记全国文明家庭——臧庆福家庭

 2022-07-30 12:05  来源:昭通新闻网

“帮助别人就是快乐自己”“社会公益架起文明家庭‘连心桥’”……这是打开网页,输入“臧庆富”几个字,跳转出来的页面。臧庆富不仅是昭通本地有名的爱心人士、全国文明家庭典范,在云南,甚至全国也名气不小。

今年45岁的臧庆富,1999年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公务员。从农村走出来的臧庆富怀着对大城市的憧憬,决定离职去上海创业。他先到飞雕电器集团从事营销工作。之后,在上海创立了两家营销咨询公司,为国内知名企业提供咨询服务。

2009年,为照看日益年迈的婆婆,新婚不久的妻子刘昌艳放弃自己喜欢的工作,回到昭通并开始经营家里的生意。独自留在上海工作的臧庆富每月再忙都会回老家10天,陪伴妻子和老人。两地分居的生活并没有冲淡彼此的感情,臧沅丰、臧沅浩两个儿子相继出生,家里充满欢声笑语。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如何做好家庭教育?随着大儿子臧沅丰上幼儿园,这成为夫妻俩共同关注的问题。

2014年,经过反复思考,臧庆富把回昭通做公益的打算告诉妻子。他认为父母身体力行、言传身教、担当社会责任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公益无疑是最好的选择。2014年6月,在他的倡议下,一家以“同心向党、公益为民”为宗旨,以“安居乐业、和谐自然”为使命的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正式诞生。

“出发点就是为了两个孩子。”臧庆富说起成立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的初衷,“最开始是每年投入20万元,主要关注‘一老一小’在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施以援手。我相信孩子们看在眼中,会有所收获的。”

在公益路上越走越远。“在救灾过程中的一件件事情,让我感受到公益事业的意义,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有满足感。”2014年8月3日,鲁甸县龙头山镇发生6.5级地震,臧庆富以家庭之力,参与紧急救援和灾后重建工作。刘昌艳从一开始不理解丈夫做的事,慢慢地受其影响,也加入其中。

“大家都是自发地、不求回报地参与救援。”回忆起一家人参与鲁甸6.5级地震的救援过程,臧庆富仍然记忆犹新。那时,早出晚归是一家人的常态,由于丈夫眼睛患有严重的散光,晚上根本看不清,刘昌艳不放心,带着孩子陪着他一起去救援。“她当时患有血液病,每天要打针。因为早出晚归,不能去医院,我又不敢帮她扎针,都是她自己给自己打针。”说起这些,臧庆富眼中满是歉意。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当时,臧庆富夫妻俩时常带着4岁的臧沅丰往返灾区,组织志愿服务队协助灾区收发物资、转移群众、照看儿童、疏导心理、组织活动。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整整一年,跑坏了4个车胎,累计花费200余万元。

臧庆富夫妻俩说起救援的事感触很深:“当时轮胎跑坏了,我们去维修站,老板看见车上抗震救灾的横幅,当即决定帮我们免费更换;还有当时一起参加救灾的很多志愿团队,我们现在依然保持着联系……是这份感动鼓舞我们继续前行。”

自此之后,臧庆富一家改变每年投入20万助力公益的初衷,一心扑在公益事业上,决心把它做大做强,打造专业的团队,关注更多的领域,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帮助更多的人。

在全省第一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昭阳区幸福馨居,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探索出适合安置点孩子的“七彩课堂”,不仅负责托管孩子,还要求家长加入其中,发挥示范作用,进而推动家长为社区服务,形成良性循环。

在困难中不断摸索,以真心换人心。幸福馨居安置点的第一个端午节,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组织了包粽子活动,当时看到只有志愿者在忙前忙后,洗粽叶、包粽子,而安置点的居民就站着看。臧庆富立即叫停活动,组织参与“七彩课堂”的孩子家长们和他们面对面交心谈心,向大家耐心讲解组织活动的初衷和意义后,家长们都纷纷参与到活动中来了。

不仅如此,2016年起,为助力脱贫攻坚,臧庆富一家出资90余万元,发起“天伦计划”项目,开设“四点半课堂”、假期和周末照看等活动,在昭阳区西城小学为30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3年系统服务,开展志愿服务13000人次,带动学校老师全员成为志愿者。2017年,又投入50余万元,实施儿童“七彩课堂”、老人“爱心粥”等项目,服务幸福馨居安置点两年,累计开展活动80余场次,带动5000余人次参与志愿活动,3000余名易地扶贫搬迁群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了根本改变,公益服务成为了全省的考察重点。2020年,又融入两个孩子的乳名“天天”“乐乐”,发起“天乐计划”项目,组织3000余人次为鲁甸县卯家湾安置区4000余名群众提供志愿服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臧庆富每天耗时10余小时,利用网络媒体及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机构的微信公众号,建立安置区群众微信群10余个,累计创作、转载发布疫情防控信息500余条,宣传普及10万余人次,有效推动了群众积极参与社区防控工作……

在夫妻俩的影响下,孩子也主动要求参与志愿活动,乐此不疲地贡献自己微弱的力量。

记者正在采访中,小儿子臧沅浩走了进来,乖巧地待在一旁,不做声地玩着手里的回形针,给人十分懂事的印象。“学校放假,不放心他们在家,就直接带来办公室了。”臧庆富解释道。看着专注的小儿子,刘昌艳回忆起上幼儿园时,臧沅浩突发高烧,老师要通知家长,他立即阻止,并说出原因:“不要告诉我爸妈,我知道他们工作很忙!”

“沅浩现在上三年级,志愿服务时长已接近1000小时,哥哥沅丰志愿服务时长已超1500小时。”刘昌艳十分自豪地说,“两兄弟学到很多,参加公益活动能树立孩子正确的‘三观’的形成。”和比穿争吃的小孩不同,臧家两兄弟比的是学习成绩、争的是多参与志愿服务活动。

“你怎么没和妈妈说?”有一次在老师发来的视频里,刘昌艳看见别的孩子都有靠枕垫在书桌上午休,只有沅丰没有,便问他为什么。“不要了,省点钱做公益。”懂事的臧沅丰说道。

这样的事情很多,在父母的影响下,两兄弟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对待事情往往会从他人角度考虑,这是他们最欣慰的事情。

“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社会资源的‘消耗者’,他们必须学会承担社会责任,实现个人价值。”臧庆富对记者说。很庆幸,孩子们也正如他想的那样成长着,成为了“帮助别人、快乐自己”的小志愿者,臧沅丰今年被评为“新时代云南好少年”。

家庭公益,使他们的家庭充满了正能量;公益家庭,为社会树立了家庭建设的标杆。近年来,他们的家庭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最美家庭”“五好家庭”等。刘昌艳被评为昭通市“优秀志愿者”、云南省“优秀抗疫志愿者”。臧庆富获评昭通市劳模、云南省道德模范、全国红十字志愿服务先进典型等荣誉。

举家庭之力,昭通市安然公益事业联合会成了昭通影响力较大的公益组织。至今,他们家庭累计出资600余万元,募集物资价值1350余万元,实施项目40余个,组织活动360余场次,累计志愿服务25万人次。他们的公益服务涉及抗震救灾、儿童关爱、老人帮扶、脱贫攻坚、文明创建、家庭教育、未成年人保护等方面,打造了两个全国“四个100”最佳志愿服务项目。其中,鲁甸6.5级地震抗震救灾服务受到李克强总理的点赞;易地扶贫搬迁安置服务受到全国政协的肯定;“自强、诚信、感恩”主题实践活动经验2018年在全省推进会上作交流。

“公益之路虽十分艰难,但看着孩子们健康成长,我们的人生价值也得到了体现,我们会一直坚持。”这是臧庆富夫妻俩的共识。过去8年,这一家人的故事很励志;未来,他们的故事也将继续,内容会更加精彩。

昭通日报实习记者:罗 丹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公益 最美家庭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