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5-15 16:08“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这是马亮的人生信条。他参加工作40年来,用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在党旗下的誓言,始终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在平凡的岗位上勤勤恳恳,踏实工作,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人生价值,为人行基层支行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翻开马亮的人生简历,马亮1975年8月至1978年8月在县城城关小学教书;1978年9月至1979年9月在大关县商业局工作;1979年10月至1993年11月在大关县人民检察院工作,曾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工会主席、党组成员、检察员、检察委员会委员等职;1993年12月至退休前在中国人民银行大关县支行工作,曾任工会主席,党组成员、副行长、纪检组长、党支部书记等职。
马亮40年来如一日,2012年3月,“退居二线”的马亮,服从支行安排,仍然保持着积极工作的热情,在新农村建设工作和支行岗位工作中任劳任怨、踏踏实实地完成了支行安排给他的各项工作任务。
在驻村帮扶寿山镇小河村扶贫工作和新农村建设中,马亮提出了变过去的“输血式”扶贫为现在的“造血式”扶贫。由挂钩单位干部职工捐款为挂钩村建立了扶贫基金专户,采取定期还本不收利息的办法,滚动式支持当地农民发展种养业,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加快了小河村村民脱贫致富步伐。这一创造性做法得到了县委、政府和扶贫部门的认可,马亮的扶贫经验在全县和全市得与推广。
2012年9月7日,彝良县发生地震波及到大关,支行挂钩的寿山镇小河村也是灾区之一,为在第一时间为县委政府救灾工作提供数据依据,马亮在短短的三天内和一名村干部冒着瓢泼大雨和泥泞崎岖的山路不分白昼地工作,提前完成了全村215户村民的灾后核查工作。县委政府下达给小河村灾后恢复重建指标后,马亮又第一时间和村干部一起参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不辞劳苦与村干部到户开展灾后督促检查,帮助重建户解决资金困难,积极协调寿山信用社,帮助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户解决建房贷款,让受灾村民提前建好新居,搬进新居过春节。为使小河村发展得更好,马亮多方奔走,为小河村争取到“美丽乡村”项目资金60余万元,帮助灯坪社修建了文化广场和文化活动室,连通了65户农户的户间水泥路。在驻村工作期间,马亮还帮助挂钩村争取到25万元的农村互助资金,为灯坪村建立了农村互助资金合作社,帮助他们搭建班子,成立理事会和监事会,指导他们开展工作,建立健全财务制度,使互助社工作达到了规范管理。同时,马亮争取了上万元的篮球架、乒乓球桌等多种体育器材,为36户村民安装了太阳能,新建了新型沼气池。2013年3月,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换届时,小河村500多名群众摁上红手印连名写信给县委、政府主要领导,要求挽留马亮继续在小河村驻村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这充分说明了他的工作是受群众欢迎的,得到了县乡村领导和广大群众的认可。
由于马亮的认真履职,踏实工作,得到地方党委政府的认可,人行大关县支行连续几年被县委、政府评为“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新农村建设指导员派出先进单位”,他个人也多次被县委、政府授予“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百千万帮扶先进个人”。
马亮不仅是支行的工作骨干,而且还是大关县体育界难得的人才,多次代表大关支行参加了昭通中支、昆明中支和成都分行选拔赛,分别获得昭通中支男单第一,昆明中支男单第二,成都分行男单第二名的好成绩,代表成都分行出席了人总行在福州和呼和浩特举行的乒乓球运动会,为昆明中支和昭通中支争得了荣誉,受到昭通中支工会通报表扬。
马亮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每逢县里举办大型的篮球和乒乓球运动会都离不了他的参与。2005年至2011年期间,马亮组织参与举办了六届云、贵、川、重庆、湖南、江西、辽宁和山东等省市运动员参赛的乒乓球运动会。
退休后,马亮担任了县老年人体育协会副主席,仍然在为大关的老年人事业忙碌着、奔波着。
马亮自参加工作以来,先后110多次受到全国、全省和市、县的表彰奖励,其中,一次被最高人民检察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两次被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授予全省检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分别被成都分行授予纪检监察先进个人和文明家庭;4次被昭通市委、政府授予先进工作者称号;六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多次获得成都分行、昭通中支和大关县委、政府的表彰。
用马亮的话说:“我能成为一名银行员工、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全靠党的培养教育。共产党员的光荣就在于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人活着就是要为党和人民多作贡献”。这既是他对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通讯员 李自洪 杨华奇 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