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交通兴 昭通兴——老家的路

 2022-07-28 14:34  来源:昭通新闻网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变成了路。

路可以说是人类社会发展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只有把路修通了,才能造福一方百姓。

我的老家位于彝良县城郊。20世纪后期,老家只有一条公路,虽然是彝良县境内通往外界的主要交通干道,但满足不了乡亲的生活需求。因为路没有通到村子里,乡亲们买了煤炭、化肥、修房造屋的建材等物资,用车从县城拉到村口公路边卸下后,靠人用背篓二次运输才能把物资运到目的地。于是,人们只要看见有三三两两的人背着背篓在公路边来来回回,就会返回家拿起背篓主动参与进来。主人家也不会怠慢帮忙的人,煮腊肉、推豆花,提前备好一顿简单的饭菜,等大家都背完回来后,无论如何都要吃了饭才让走。渐渐地,这种互帮,成了村里一个惯例,增强了彼此间的感情。

说起老家的这条公路,我的体会更深。平时,我们在县城里生活,每次回老家,因我身体不便,不能像其他人走动,父亲只能用自行车载我。由于公路坡度大,蹬自行车很吃力,父亲只能推着自行车走,花费的时间远远超过正常行走的时间。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公路已经不能适应经济的发展。通往外界的公路改道后,那条路逐渐被人们遗忘了。除了当地的人有时会走这条路外,很少有车辆经过。因无专人维护这条路,在雨水的冲刷下,路面变得坑坑洼洼,偶尔会发生交通事故。有一次,我们给奶奶过生日。吃过晚饭,天快黑了,我们动身回县城。父亲骑着三轮车载着母亲和妹妹,我与家族中的一位伯伯和堂叔坐另一辆三轮车,跟在父亲后面。由于天黑,在一个转弯处,我们乘坐的三轮车突然熄火,灯也不亮了,车子翻下路坎。父亲从后视镜发现我们没有跟上来,掉头回来,边喊我的名字边寻找我们。我听到父亲呼喊的声音,说我们的三轮车翻在路坎下,大概在猫儿脑壳(小地名)附近。翻车下去足足有几百米高,母亲连哭带喊地一路寻来,万幸的是,我们3人都没有被抛出车外,也无大碍,慢慢地爬上公路,可是几百公斤重的车子靠几个人是无法拖上来的。父亲只好在公路边大声呼喊求助,不知是谁听见了喊声,告诉奶奶他们。还在奶奶家里的乡亲和叔叔、伯伯点燃火把,带着绳索帮助我们把车拖了上来。后来,每次经过那里,想起来都害怕。还有一次,父亲骑着三轮车,母亲和奶奶分别抱着我及妹妹坐在后面,有一段路长期被水冲刷,经过的时候,一不注意,三轮车就侧翻了下去。我们全压在母亲身上,顿时都被吓坏了,刚好有几个路人经过,及时把我们从车里拉出来,幸运的是我的右腿膝盖擦破皮,母亲也只是受了一点儿皮外伤。

为了能继续使用这条公路,村民们一直在维护着它。10多年前,桃坪和营盘村民小组的村民发现公路通到家门口了,只有我家所在的村民小组还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后来,村民投工投劳,将自己的耕地让出一部分来修路。半年后,公路通到了我们村上,物资可以运到了村里,大家的生活得到了提高。

“这条路终于打水泥板了。”几年前,我看见堂妹发了一条信息在微信朋友圈,我急忙问她是哪里打水泥板。她告诉我,在各级政府的帮助下,以前的公路将全部进行水泥硬化,以后路就更好走了。听她这么一说,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桃坪人,我感到很高兴。

进村公路硬化后,更多的车辆进来了,村民的农产品通过交通工具拉到县城销售,经济条件逐渐好了起来。父亲的干儿子军哥,以前是他们家里唯一一个没有走出大山到城里工作的。后来,他出去学到了人工菌培育技术,回来建起了人工菌生产基地。没过几年,在他们夫妻俩的共同努力下,买了车,建起了楼房。其他的乡亲也不甘落后,通过努力也买了车,建了房。以前,住在离公路远一些的人务工回来,赚了钱,买了车子,就把房子建在了公路边。如今,桃坪的村民几乎家家住进了宽敞明亮的两层小洋楼,院坝里都停放着便于出行的摩托车或者是电动车,家里也是各种家具、电器应有尽有,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能够到城里接受高质量的教育。

路修好了,我们回去也方便了不少。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去,现在就不一样了。吃过晚饭,约上三五个朋友骑上电动车,最多10分钟就可以回到老家去转一圈,公路的修建真真实实改变了我们的生活,让我们生活得更加幸福、出行更加便捷。

作者: 吴长江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彝良 交通兴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