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7-27 09:29盛夏时节,金沙江畔,华灯初上的水富城宁静祥和,市民三三两两坐在江边,双脚浸泡在江水里,感受着清澈江水对酷暑带来的凉意;江边茶吧,三五朋友一桌,喝着茶,眺望满天的星光,畅谈往日的趣事;春晖广场上,市民欢快地跳起广场舞……
2021年, 昭通市命案立案35起,比2012年少45起,下降56.25%;破命案35起,破案率100%,比2012年上升6个百分点;2021年,全市“两抢一盗”立案7288起,比2012年少2599起,下降26.29%。群众安全感满意度(综合满意率)从2019年的95.33%提升至2021年的95.86%,排名上升五位,位列全省第十一位……
一组组翔实的数据,充分展示着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昭通市法治建设取得的卓越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政法系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和市委决策部署,聚焦“三个定位” “四篇文章”的发展定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依法打击刑事犯罪、维护良好社会秩序作为服务发展的重要任务。抓紧抓实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移民维稳和热点、难点问题处置工作,有力保障了国家“西电东送”重点能源项目——向家坝、溪洛渡、白鹤滩水电站先后投产发电和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顺利推进,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10年来,昭通市积极推动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建设实现全覆盖,配合推进云南法网“12348”等网络平台应用,建成市、县两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家,150个乡(镇、街道)1402个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实现全覆盖。配备“12348公共法律服务机器人”217台,“12348”热线接听来电咨询1859次,热线满意率98.4%。突出抓好习近平法治思想学习宣传和党内法规宣传,建成法治广场2个、法治文化阵地4个、法治文化主题公园41个,全市1402个村(社区)实现法治长廊、法治宣传栏、法治文化图书室、法治文化墙等全覆盖。通过电视、音视频栏目及“指尖普法”等深入宣传,以法律“六进”为主要载体,加大乡村普法和民法典宣讲力度,实施农村“法律明白人”等培育工程,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加快形成。稳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主审法官责任制、合议庭负责制、法官员额制、人员分类管理及司法人员履职保障等改革落地落实,“让审理者裁判、由裁判者负责”的新型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全面运行,“能上能下”的员额动态调整机制基本形成。11个基层人民法院完成内设机构改革试点工作,通过科学配置职责,权责关系得到进一步理顺,运行更高效顺畅。2018年,昭通市人民检察院完成司法体制“四项改革”试点工作,严格落实员额制,全市两级检察院245名员额检察官按规定配属在办案一线,建立固定办案团队36个;深入推行检察人员分类管理改革、内设机构改革,全面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改革、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以能动检察提升营商环境,以优质的检察产品助力平安建设、法治建设。全市司法行政部门着力办理线上线下法律援助案件,持续深入实施法律援助民生工程,重点关注农民工、老年人、青少年、残疾人等特殊群体的法律援助事项,法治服务水平实现新提升。“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办理针对农民工讨薪维权的法律援助案件共计2661件,受援人3851人,挽回经济损失4250.3万元,提供咨询14595人次。
10年来,昭通市政法机关紧紧围绕回应群众期盼,深入推进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推进法院律师服务平台等网上立案,提升电子送达、网上办理保全等效率。截至目前,昭通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移动“微法院”立案61件、司法信息网立案22 件、一体机自助立案28件、律师服务平台立案13件,在线平台立案286件,跨域立案管辖法院立案23件、跨域立案协助立案25件,速裁团队办理案件2727件、“12368”平台查询案件13970余次。在全市积极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加大警员调解、诉前委派调解、访调工作机制对接力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源头,充分发挥人民调解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作用。2012年以来,全市各级人民调解组织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100万件,调解成功率95%以上。创新“一月一调度”“一月一通报”机制;源头排查化解成效明显,矛盾纠纷从2019年的4.46万件下降到2021年的2.19万件。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处,推进领导干部接访下访,推行信访化解“三必见”“四到位”措施,有效化解了一批重复信访和信访积案。今年1月至5月,共排查因婚姻、房宅、劳务、民间借贷等引发的矛盾纠纷9621起,调处9498起,调解率达98.72%。
网格化服务、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落脚点,纵深推进市、县、乡、村综治中心规范化、实体化、信息化建设,打造“综治中心+网格化”治理新模式,回应群众所思所盼,真正实现了群众社会治理事项“只跑一地”“只跑一次”。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建设达100%;全面落实网格化服务管理,划分网格27441个。强化人工智能、互联网、综治信息平台等设施,持续优化“足不出户就能办事”的效果。相较10年前,“智慧治理”能力实现新提升,“小小探头连万家”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城市监控视频、公共安全视频、重点区域及居民小区视频等的整合共享,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智能化闭环服务,以基层党建引领、中心主导、职能部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正在形成。目前,全市已安装探头29.99万个,联网分享13.75万个。
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昭通市按照党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紧扣一年打击遏制、两年深挖根治、三年长效常治的目标,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依法严惩、打“伞”破“网”、聚焦基层、专项治理、长效常治,全面发动了一场惩治黑恶势力的整体战、歼灭战、人民战,黑恶犯罪得到根本遏制,党风政风社会风气明显好转。累计打掉涉黑涉恶团伙94个(涉黑10个、涉恶84个),抓获犯罪嫌疑人1496人,破获刑事案件1190起,查封、冻结、扣押涉案资产4.52亿元,整治治安乱点60个,向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发出公安提示函240余份,建立完善常态化扫黑除恶制度机制20余项。彻底打击了黑恶势力的嚣张气焰,整治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治安问题,攻破了一批陈年积案。同时,坚持决心不变、力度不减、尺度不松,坚定不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斗争。治安环境明显改善,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水富市连续4次获评“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县”,蝉联全国平安建设最高奖“长安杯”。
7月21日凌晨零时,昭阳区的张女士下班回家,走在灯光明亮的街道上,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她说:“以前下班回家,如果时间晚了,都是家属来接。现在社会治安好了,一个人回家特别安全。”这就是平安昭通、法治昭通建设取得成效的一个生动体现。
昭通日报记者:毛利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