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7-22 09:53一个个农家小院在阳光下、花草间,衬托出群众富足的小日子;焕然一新的村庄,散布了特色鲜明的玉米迷宫、金丝菊基地、向日葵种植园——这就是昭阳区苏家院镇的范家坝塘自然村,一个立足于昭通传统农耕文化建设的农业观光生态体验园,简洁明快的布局下,呈现出丰富多彩的乡村生活;红砖花墙、万亩草场,星空露营、苗家风情——这就是彝良县洛泽河镇的“云中苗寨”,一个远离城市喧嚣,住在风景里的地方……在昭通广袤的农村,这样的美丽乡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后,昭通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系列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对昭通提出的 “三个定位”“四篇文章”目标要求,市第五次党代会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为昭通新一轮“六大战略”的首要任务,坚持频道不换、重心不变、力度不减,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开创乡村振兴新局面。
接过历史的接力棒后,昭通发出最强的乡村振兴动员令,全力打好乡村振兴攻坚战,推动干部作风转变,推动力量和重心下沉,切实夯实乡村振兴基础,抓实乡村振兴示范创建,深入开展年人均纯收入低于1万元的脱贫群众及“三类对象”的遍访和以户为单元的摸底排查工作,深入推进东西部协作和消费帮扶,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全市工作的重点和关键,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让农村群众特别是脱贫群众过上更好的生活。
乡村振兴大幕初启,市委、市政府勾勒出昭通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全市有8个县(区)纳入国家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2个县纳入省级重点帮扶县,到2025年全市创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30个、精品示范村300个、美丽村庄3000个,启动创建示范乡(镇)25个、精品示范村90个、美丽村庄744个。
同时,在每个县(市、区)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园(田园综合体),与中国农业大学国家乡村振兴研究院合作在昭阳、鲁甸、彝良建设3个“脱贫致富示范区先导工程”示范村庄,后续建设15个推广扩散村,为乡村振兴打造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样板。
结合产业兴市、交通强市、城乡融合、生态优先和人才支撑等发展战略,统筹力量强化返贫致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对照昭通乡村振兴发展定位,统筹资金对481个“薄弱村”进行强力扶持,持续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强化资源整合,拓宽筹资渠道,建立完善“防贫保”机制,兜住防返贫致贫底线。
全市统筹考虑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文化传统等因素,集中资源资金打造一批示范工程,引领带动乡村全面振兴。“干部规划家乡”在广袤的昭通乡村火热推进,527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全部启动,以昭阳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为引领,高标准创建6个乡村振兴田园综合体,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统筹乡村振兴。
围绕“搬、稳、富”,昭通坚持把9个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打造为脱贫致富示范区示范引领标杆;围绕“乡村价值再造”理念,稳步推进昭阳区范家坝塘、彝良县“云中苗寨”等示范项目。乡村振兴部门努力打造脱贫致富示范样板,加快推进“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实现城镇开发边界外的1117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加快补齐乡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短板,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
借东风,再扬帆。昭通紧紧抓住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县扶持、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等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各方支持,与东莞市、中山市缔结友好城市,打通长期合作通道,巩固协作成果。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展开,上海市投入帮扶资金实施的163个项目全部开工,定点帮扶和集团帮扶纵深推进,省级定点帮扶联动发力,群众内生发展动力充分激活,外部多元帮扶与内部自我求发展开始同频共振,广大群众奋斗意志、自强精神进一步激发。
伴随着乡村振兴的浩荡春风,如今的乌蒙大地上,630万昭通干部群众正携手同行,在新的发展征途上,一路劈波斩浪,笃定奋勇前行。
昭通日报记者:杨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