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元宝山往事

 2022-07-22 10:00  来源:昭通新闻网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元宝山不是一座孤独的山。就像自我感觉孤独的少年时代其实并不孤独。嬉戏的朋友在少年的角逐游戏结束后四散而去,跋涉高山岩峰,蹚过激流险滩,逾越一个又一个峡谷,最终归于平静和深远的湖海。那些与我一起从元宝山出发的少年同伴,在光阴的流逝中不管远走高飞还是原地盘旋,在人生的幕布上最终都成为了一个历史时代的背影下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印记。就像乌蒙高原上的桃红柳绿、草长莺飞、野蛮生长、瓜熟蒂落、大雪纷飞,周而复始。在季节更替和命运轮回中勃发谢幕又再度出发的一段时间刻度。在历史的长河里,20世纪80年代关于元宝山的故事已经落幕走远,但随着时间的转换,在春和景明里,在记忆之舟中,它的容颜越发清丽。

昭通坐标

元宝山是昭通城东南一座山丘,又名鸡蛋山。在一马平川的昭通坝子中突兀地长出这座形似元宝又似鸡蛋的山丘,让人百思不得其解。元宝山高不过百米,许久以来却是昭通居民的精神高地。据传,早年曾为道教龙门派数代传人静修之地,并建有道观,塑有灵官祖师像。20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中为国捐躯疆场的三千昭通男儿的忠魂牌位曾经供奉在这里。历史上,元宝山曾有三月三“元宝朝拜”的盛况,宝山叠翠的旖旎风光是市民踏青出游的好去处。

元宝山作为昭通地标,有许多自然天成的因素。但坐落在元宝山山麓的教习学校和教育的兴盛是重要因素。近百年来,各个时期从这里的学校走出乌蒙山、走向世界的学子数不胜数,在各界享有一席之地,他们是一代代乌蒙山人和世界同步的先驱。他们中的佼佼者被称为国家栋梁,为推动社会进步贡献了昭通力量。时至今日,元宝山山麓的昭通市第一中学继续保持驰而不息的动能,用昂扬的姿态和雄心每年向高等学府输送千余名高考进阶学子,保持着上榜清华北大的纪录。元宝山是昭通文明进程的坐标,为昭通文明不断续写新的篇章。

航 校

元宝山的教育经历里,空军航校是一段特殊而难忘的岁月。不只为当年比邻而居的昭通市第一中学(原昭通地区一中)的学子铭记,也为曾经在这里学习生活的空军学员挂怀。2021年12月29日,今日头条刊发《空军十航校2团 云南昭通市1979》,据当时的空军学员回忆:“1979年8月15日,我们终于抵达位于云贵高原的乌蒙山区、昭通市元宝山下的营区。这里地处山区平坝,环境较好,周围山峰矗立,风光旖旎,山清水秀,用的自来水也是温泉热水。我们下团的主要任务是进行为期10个月零18天初教机训练……我们被分为2个大队,交叉进行飞行训练,首先学习初教6型飞机发动机和构造的学习,考试双百分过关,接着座舱实习,在元宝山下练习飞机下降高度判断,每位教员带2~3名学员,我的第一位教员是位沈阳帅气的张姓小哥,酷爱文学,才情满满,对学员既严格又关爱,非常人性化。第二位顾教官也是东北的,资历比较深。教学水平高(其版画水平相当到位)。教员是非常辛苦的,一个学员连续飞4个起落,带3名学员,教员就要连续飞12个起落,忙碌得汗洒蓝天,所以教员有时对学员的训斥批评都是正常的,都是为我们好,我们心疼教官,都会主动地将美味的加餐给教员递上飞机,师生情得到充分彰显。”

20世纪80年代驻扎在元宝山山麓的空军航校,培养了一批中国空军,他们是今天中国歼-10系列战斗机飞行员的前辈。他们在元宝山山麓的数次起飞训练,成为今日中国空军的光荣历史一页,也成为元宝山珍藏的记忆。

体育中学

元宝山与体育教育有很深的缘分。体育健儿的矫健身姿是元宝山迷人的另一道风景。从20世纪70年代建立体育学校以来,昭通市体育运动学校成为元宝山的另一张名片。元宝山山麓是一支劲旅,成就了无数体育健儿的梦想。一代又一代体育特长专业学生在元宝山日复一日训练,元宝山运动场洒下了他们辛勤的汗水。他们训练的剪影成为元宝山清晨黄昏的生物钟标记和永远青春不败的标志。

田径、竞走、山地自行车竞速等运动项目让昭通体育健儿多次踏上国家甚至国际体育赛事的赛场,让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奏响,让五星红旗飘扬,进入地方志年度大事记。

从建校至今,昭通体育运动学校历年来的成绩把荣誉墙挤得满满当当。许多人的名字成为时代巨响。昭通体育运动学校与昭通市第一中学是元宝山的两颗掌上明珠。

昭通地区一中

1979年,当元宝山成为中国空军训练驻地之时,我也从昭阳区第四小学的一名小学生变成了昭通市第一中学(原昭通地区一中)的一名初一新生,有了与元宝山的初次相逢。当我拿着录取通知书将要到昭通地区一中就读初中时,家人说,到元宝山去读书,路太远了。那时我家住在西城小石桥下段,今天济川门附近。从西城到达元宝山要穿过郊区那条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马路,马路两旁栽满的白杨树经常挂满车辆溅起的尘土,让我误认为白杨树是自带灰尘的树。多年以后我到北方看到不为尘土掩盖的白杨树时,才知道原来清秀挺拔才是白杨树的本色。

当马路延伸到泥水遍地的月牙塘后进入迎丰村的地界,迎丰村道路两旁种满玉米。秋天挂满果实的玉米棵高大而密实,让人心生敬畏。穿行在玉米地里有莫名的紧张不安。直到看见虹桥和元宝山,红墙黑瓦砌就的昭通地区一中,成群结队的同学出现在眼前,从幽密的玉米地里钻出来的我才会松一口气。随着年龄渐长,对世界和知识的渴望也在增长,这条玉米地里的小路成为同学们课余背诵课文的最佳场地,边走边踱步背诵的少年成为昭通元宝山最具风格特色的风景。多年以后,玉米地里踩出的小路变成了大路,体现出“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变成了路”这句话的恰如其分。

为了抵抗独自穿行密林的恐惧,我们几个住得相近的同学结伴而行,黎明前出发,到达学校时才天光微熹。穿行在未明的天光里,感受沉睡的大地苏醒,和清冽的空气相拥,用奔跑的姿态迎接光明时光一点一点地到来。这是我关于青春最深刻的记忆。

从初中到高中,六年的时间,我在元宝山山麓完成了从少年到青年的成长。当时被称为主课的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历史、地理填满了我们的学习时间,带领我们翱翔在知识的海洋。称为副课的音乐、美术、体育成为让我欢喜让我忧的科目。色彩斑斓的美术课和旋律优美的音乐课是最放松的学科,每周才一两节,让大多数人期盼不已。让人汗流浃背的体育课则为大多数女生所不喜。私下里女生们把体育课称作魔鬼训练课程。体育老师也知道女生的心思。在上体育课时前10分钟就带着大家玩一些丢手绢或丢沙包的游戏热身。之后就开启了魔鬼训练课程。在元宝山操场用煤渣铺成的跑道上,女生练习400米和800米的中长跑,男生则要练习800米和1500米的中长跑。剪着小平头的体育老师常穿着一件洗得发白的蓝色运动服,胸前挂着口哨,一声令下,我们像一群奔命的兔子搅动了跑道上的煤渣。每次跑步下来,大家的脸上都会泛起红晕,像秋天的苹果。喘着粗气时又像夏天火热太阳下的狗。跑步是我的弱项,每次测试中长跑,我的成绩总是垫底。为了追赶跑在我前面的同学的成绩,我选择在清晨早读前绕着元宝山体育场跑步两圈。天色未明,当我来到操场时才发现,那些体育课上总跑在我前面的同学早已经在操场上撒开了脚丫子,看那种自如的神态,他们早跑锻炼已经不止一天。经过最初几天的不适,我发现穿行在元宝山清晨寒风中的晨跑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自我挑战。昂首挺胸一路向前奔跑的心态是开放的,会让人升腾着少年心事当青云的豪情并激发出天下舍我其谁的壮志雄心。我萌发出做一个探索科学为人类贡献才智像居里夫人那样的科学家,或者做一个服务迎接新生命的圣医妙手像林巧稚那样的产科大夫,再或者做一个笔载青史像司马迁那样的文化传承人的念想。在元宝山的晨跑中,我雄心万丈立志高远,有着与少年相匹配的青春愿望。与我在一个跑道奔跑着的伙伴黑发飞舞、脸色红润、眼中有光,世界就在我们脚下。元宝山天空苍茫,远方等待着年少的我们去自由翱翔。

汗流浃背中,时光在煎熬与喜悦里流逝。1985年秋天,与我一同在元宝山晨跑的伙伴们参加了高考,大考后大多数人离开了乌蒙山,经年后又去往世界各地。多年后,有的去而复返,成为乌蒙大地的建设者,更多的在远方开始新的旅程,用汗水改变世界的模样。这一群从元宝山出发的少年,一生都在奔跑,他们或快或慢、或深或浅,用脚步画出了自己的轨迹。这一群人的轨迹,构成了20世纪80年代中国的轨迹。

和同学一样,我也离开了元宝山操场的跑道,去往昆明开启大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云南大学镌刻“会泽百家至公天下”校训下的95级台阶成为我新的足迹落点,青砖碧瓦的四合院把一个前所未有的世界展现在我眼前。东一院与东二院之间杂草丛生的运动场成为我新的跑道。四年后,在大学锻造后的我又回到了乌蒙山。在与元宝山相距不过千米的迎丰路一个单位入职,用30余年的光阴奔跑在新闻人的路上。以迎丰路为圆心,我的活动半径延伸到了祖国的四面八方。我与元宝山近在咫尺,却没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在元宝山的操场上放开脚丫与脚下的泥土亲近,重温旧时时光于我成为一种奢望。

云南省第九建筑公司

20世纪90年代初,大家还用着为数不多的数字拨盘电话,打电话还很稀罕。我一个要好的同学打电话郑重其事告诉我,她跳槽到前途可观的省建九公司上班了,住在元宝山上,已经当妈妈了。撂下电话,我骑上自行车朝着元宝山飞奔。元宝山的大门上挂着云南省第九建筑公司的牌子。元宝山上的院子里,房门头上分别挂上了总经理、人事科、生产科、工会等标牌,俨然一个欣欣向荣的大公司的气派。我见到了同学和她的初生婴儿,像花苞一样的女婴。这是我的同级同学里生下的第一个孩子。我们奔走相告,为同学的新生儿和新工作庆祝。当孩子上幼儿园时,同学带着孩子与公司一道离开了昭通。挂在元宝山头的云南省第九建筑公司的牌子摘下来了。若干年后,与同学再度相逢,她正在重新找工作,昔日辉煌灿烂的公司已经注销了。同学的孩子已经长大。当我告诉这孩子她出生在元宝山山头时,她对元宝山已经茫然无知,但一点也没妨碍她远涉重洋海外留学的热情。现在这孩子已经到了而立之年,已成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元宝山留在她记忆里的印象早就荡然无存。至于云南省第九建筑公司,更是在记忆里不留一丝痕迹了。

公园和运动场

在流逝的光阴里,元宝山从道观变成了军队驻地,而后又演变成公司办公区。2002年,昭通市重修了元宝山公园。整个公园占地面积约13亩,主体建筑为仿古建筑。有重檐四方亭、重檐八角亭、二檐二层楼大厅,此外还设有回廊、鱼池、儿童游乐场、停车场、草坪、花园、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亭、厅、廊上有精美的雕刻和各类彩绘,尽显中国古建筑的精髓。草坪上、花园里,种植着多种名贵花草树木,如香樟、玉兰、枫香、银杏、金桂、银桂、四季桂、云木香、梅花、枇杷、茶花、杜鹃等。冬去春来,寒来暑往,今天的元宝山公园成为昭通市民休闲健身的胜地。

与元宝山公园相连的元宝山操场变成了钢架结构和塑胶跑道的现代化体育运动场地。元宝山附近,空军驻地变成苹果园,而后又成为了居民住宅区和商业区。

在岁月的变迁中,元宝山山麓的学校一直都在这里,传承着乌蒙大地的文脉。在这里,1913年正式创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省立第二师范学校是当时云南省著名的七所师范学校之一);1917年改称省立第二中学,1932年更名为省立昭通一中,所以也叫昭通中学;1950年省立昭通女中、县中并入后命名为昭通地区一中。2002年,昭通地区一中、昭通地区二中合并组建新的昭通市第一中学。2011年,昭通市第一中学晋升为云南省一级一等完全中学。2013年,昭通市第一中学迎来了他的百岁生日。百年之校,百年航程。书香不断,文明不息。每天学子们在这里出入,在这里修学,承载着乌蒙山的无限希望从这里走向世界。

我与元宝山

2022年的一个清晨,在我决定告别职场,转场开启人生另一段旅程之时,我信步来到了元宝山。再次走上跑道,晴天朗朗,清风阵阵,依稀有过往豪情在胸。新的赛道上人海如潮,每个人都在向着自己的目标奔跑。顾盼四周,当年的同伴已然不在。内心一个声音告诉我,好些人在时光里再不相逢。身边的赛道上,有少年和他们的同伴在起跑,我告诉自己,每个人每时每刻都将成为永久的往事,有的将被铭记,更多的不会留一丝痕迹。

作者:范 波 文\图

审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马燕
责任编辑:张宗健
标签 >> 文化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