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瞭望
2022-07-16 22:08,寻找生态保护与农业发展平衡共赢的良方。
“我们的短期目标是,以‘烤烟+油菜’‘水稻+油菜’等为基础探索一二三产融合,实现入湖污染负荷减少10%,争取帮助老百姓的收入翻一番。”张福锁介绍,目前团队已在洱海周边试种水稻等农作物超过1000亩,积累经验后就可以进一步推广这一模式。
高科技、智能化设备在洱海治理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保护水草,要研究水生植物。过去靠人工割水草,如今基于工业级5G技术的水下机器人可以代替人力,还能实时回传数据,大大提升了监测准确性和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中科院计算所博士袁尧说。
洱海入湖河流沟渠多达100余条,主要河流有27条。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研究团队分析了其中47个入湖断面,包括20条沟渠、27条河流,涵盖约95%的水量。“水质检测数据最有说服力。”上海交通大学云南(大理)研究院院长王欣泽说,今年1~6月,洱海水体透明度达到近十年最好水平。其中,3月水体透明度超过3.5米,与2016年同期数据2.5米比较,洱海水更为清澈。
见证着洱海水质变好,杨晓雪深知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每当漫步湖边,她都会拍上几张照片:“给洱海拍照不需要技术,怎么拍都美。洱海之美令我自豪。”
产业“绿值”巩固生态“颜值”
为了洱海持续清澈,大理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大力培育高原特色产业,推进有特色、有品质、有智慧的田园综合体建设,做好高原特色农产品文章。目前,洱海流域已成为全国16个重点流域可持续发展试点之一,大理市创建为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
乱放成堆、臭气熏天、脏水横流……2015年前,洱海周边十多万头牛每天产生大量粪便。除部分还田外,大量牛粪随意堆放在村民房屋旁、路边、河边,影响环境、产生污染。如今,一套从养殖场到牛粪收集站、牛粪加工厂再到田间地头的牛粪处理机制,把牛粪加工成有机肥,成为村民眼中的“宝贝”。
视频《特别的“牛粪收入”》
大理市喜洲镇金河村村民段汝作养了12头牛,他几乎每天都要往返牛粪收集站跑销售,每吨牛粪价格80元,一个月能挣1000多元。和他一样,洱海流域众多养 牛户有了“牛粪收入”。
农户拿实惠,企业获原料,洱海得治理,得力于“牛粪大王”钟顺和“点粪成金”的办法。
云南顺丰洱海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顺和告诉记者,为了保护洱海,企业在洱海流域建了25座有机废弃物收集站、4座大型有机肥加工厂、1座特大型生物天然气加工厂和1座天然气加气站。每年可收集处理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餐厨垃圾等各种类型废弃物195万吨。
钟顺和还在古生村流转200亩农田,大春种水稻,小春种油菜,使用有机肥种植。“取得了有机认证,我们绿色种植的稻米一公斤能卖到36元。”钟顺和说,实现绿色发展,洱海会越来越好。
2021年,洱海流域新增湖西片区土地流转2.36万亩,建成高标准农田9.47万亩,收集处理畜禽粪污16.08万吨,“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种养旅结合’分区防控模式”入选全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典型案例》。
大理州以洱海保护统领全州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关停了洱海流域3座水泥厂,将产能转移至流域外。位于祥云县的祥云建云水泥有限公司响应部署,承接了其中两个水泥厂的熟料产能。
走进厂区,道路干净整洁,草坪青翠,看不到废烟废气乱排的情景,生产基本实现数字化智能控制。“我们采取环保工艺工法。比如,以前是电收尘,耗能大;现在是袋收尘,采用负压吸附,实现超低排放。”公司生产副总徐润华说,公司还利用余热发电,解决企业1/3以上的用电,做到低碳环保和循环利用。
据介绍,大理州正在有序加快大理市、祥云县、巍山县协同发展步伐,有序引导洱海流域人口和产业向祥云县、关巍新区转移。
“转移产业,不能转移污染。”大理州委书记杨国宗说,我们的目标是走绿色发展之路,通过提升生态“颜值”和产业“绿值”,实现“两山转化”,让群众端上“生态碗”、吃上“绿色饭”。
绿水青山 记住乡愁
青瓦白墙的民居,平整干净的街巷,溪水环流,绿树成荫……白族传统村落古生村背靠苍山面朝洱海,已有千年历史。
在古生村等洱海边的村落,洱海环湖生态廊道受到游客青睐,许多拍摄婚纱照的青年男女,在苍山下、洱海畔,许下山盟海誓。
有一种生活叫大理。岸边草地林地绿意盎然,环湖湿地、滩涂恢复了“野态”……这些美丽景色被摄入镜头,在朋友圈惊艳了远方的朋友。“山清水秀,空气清新。我在这里找到了乡愁。”湖南游客刘玉婷说。
“碧波荡漾、白云悠悠,洱海边有我最美的守候……”一有空,何利成便泡上一壶香茗,坐在梨树下,眼前是清澈的湖水,耳中回荡着这首歌曲《乡愁大理》。
除了经营客栈,他又有了新工作。2021年,何利成向云南农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承包下古生村580余亩土地,在公司指导下轮种水稻和油菜,生产出古生村“洱海留香”生态米、绿色菜籽油等农产品。
除了常规品种,他还辟出42亩土地引进种植五彩油菜花。今年3月,粉、紫、橙、黄、白的五彩油菜花甫一开放,立即成为古生村的别样风景,引来游客驻足。
近年来,共建共治共享的洱海治理格局正在持续完善。大理州把每月第一个星期六设为“洱海保护日”,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参与保护母亲湖。“开学第一课”“小手拉大手”等工作有力推进,全民参与洱海保护治理的激励约束机制不断健全。
现在,洱海畔众多村落和古生村一样,成为了游客体验洱海风光、追逐诗和远方、寻找乡愁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