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昭通新闻网
2022-07-16 10:37“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但是,还有一条道,一条从远古延伸至今的南方丝绸之路,从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不断爬升,穿越千山万壑,行走之难不亚于李白所写的蜀道。
小时候,听村里的长辈讲过昆水公路建设的艰辛故事,听得懵懵懂懂。直到高中毕业,远离家乡,才理解了其中的含义。我的老家在威信,那个召开“扎西会议”推动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新阶段的地方。威信县属于昭通市管辖,当年从威信去昆明,不敢取道市上,因为当时从扎西到市上要走3天,从市上至昆明还得走3天,算起来600多公里的路程,要花去近一周的时间。当时的学子总是取道镇雄,从贵州水城乘火车上昆明,或者一路向北,翻过玉京山梁子,沿顺河到四川珙县乘火车经成都去昆明。要说不取道市上的理由,一是交通工具落后,二是道路状况不好,三是从贵州或者四川出发所用的时间都比选市上这条路更短。
年岁渐长,对昭通的了解日渐增多。213国道其实不是昭通最早的国道。昭通最早的国道要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五尺道。承载着一个又一个王朝的梦想,为了打通滇东北的道路,战国时期,蜀守李冰积薪烧岩,修筑僰道,接着秦开五尺道,汉筑南夷道,南方丝绸古道不断向南延伸。筑路的艰辛,行走的艰难,盐津县石门关前的五尺道就是见证,窄窄的山崖上,道宽两米许,蹄印深深,仅容人背马驮,这是对南方丝绸之路最好的注脚。要不是修通昆水公路,真难以想象汽车怎样从这绝壁千仞下经过。
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十年,昭通交通发展缓慢。大学毕业后回到昭通工作,对昭通交通体会尤深。1993年冬,第一次去巧家出差,回来遇到大雪,坐公共汽车翻过将军树梁子,经过荞麦地、小火塘、马树、江底回到市上,足足用了20个小时。10多年过去,全市交通面貌依然没有大的改观。2006年夏天,因工作需要,我陪着客人从市上至水富,又从水富返市上,其间经历令人难忘。那时,水富至麻柳湾高速公路还没有修通,只能走昆水公路。昆水公路伏在关河左岸,高山之下,十分狭窄,仅容两车相向而行。因长期超负荷运行,全程坑洼很多,在分段维修。我们去的时候,正是雨季,雨水不断,道路泥泞,更为难走,小车如蜗牛爬行,路上堵车是家常便饭,200多公里的路,要耗上一整天的时间。屋漏偏逢连夜雨,从水富返程时,又遇到暴雨袭击,水富至盐津的路断了,只能取道四川高县、筠连返回。到了盐津,听说大关麻柳湾以下道路塌方,又不得不改道柿子坝,经彝良牛街、小草坝、角奎回到市上。一路上,风雨相伴,昼夜兼程,没有停歇,加之所乘车辆是一辆老旧的“切诺基”,冷风不时从窗缝挤进来,饥寒交迫,连续在路上折腾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清晨才抵达市上,令人唏嘘不已。
行路难,难于上青天。对此,多年往返于213国道的师傅们最有发言权。对那些必经213国道出川入滇的车流来说,昭阳与大关交界的凌子口是永远的痛。冬天,气温骤降,凌子口上的盘山公路下了凌雨后,路面如刀,又硬又滑。不要说车子走不了,就连人在冰面上也站不稳,很多车子不得不停在路边,司机、乘客饥寒交迫,望着厚厚的冰雪路面发愁。后来,政府花了半年时间打通了凌子口隧道,老大难问题得到缓解。凌子口隧道的贯通,穿越了高山,缩短了行程,方便快捷。但是,到了冬天,隧道两边道路仍然会结冰,过往车辆如果不套上冰冷的链条,是难以通过的。这两三公里的路,冰厚路滑,交通事故时有发生。冰冻的道路也为当地老百姓提供了一条求生的路径。他们弄来链条,给那些没有准备的车辆套上,赚点辛苦钱,养家糊口,维持生计,成为凌子口的一道风景。从凌子口的艰难行车可以看出,路窄、路烂、路险、路远是当时昭通交通的真实写照。后来,昭麻二级公路建成,通行难的问题才得以逐步缓解。
山重水复,水瘦山寒。交通不通严重制约了昭通的发展。朱提文明璀璨夺目的光环逐渐褪去,当年苏联撤走专家撂下的内昆铁路又给昭通再添新伤。即便2002年内昆铁路建成通车,即便2008年水麻高速公路如期建成,即便昭待二级公路向前延伸,至2015年,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也只有165公里。
交通不通,百业难通。“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2015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争取下,昭通奋起直追,交通建设迎来了大跨越大发展,5年多的时间,昆水、格巧、宜毕、镇毕、昭乐、宜昭等12条高速公路全部落地建设,通车里程从之前的165公里增至896公里,先后有12条航线通向省内外各大城市,万里长江第一港——水富港通江达海,出滇入川进黔大通道一路高歌,立体交通网初见雏形,天堑变通途。
在农村,“四好农村路”建设在脱贫攻坚号角声中全面推进,共硬化农村公路1.86万公里。2022年3月,我从昭阳区去威信县高田乡采访。沿着昭泸高速,经彝良、镇雄地界,穿过一个接着一个的隧道,领略了镇雄境内最美的隧道画廊,穿山越河,不到3个小时,就抵达了边远的高田乡。我算过一笔账,从昭阳区至高田,正常的线路应该是沿高速公路从豆沙关下,再沿凤翥公路折而向东,到威信县城扎西,然后再走一个多小时约25公里的盘山公路才能抵达,至少要花去大半天的时间。但是,随着2021年底昭泸高速公路的正式通车,里程大大缩短了,时间大大节约了。
从高田回到县城,偶然遇到了一辈子赶马车的三叔。三叔刚从广东回来,神采奕奕,感慨万端。原来,三叔的大儿子在广东佛山就业,去年回家过年,要求父母无论如何要去广东看看。老两口经不住儿子的邀请,加之一生没有出过远门,三叔三婶就跟着儿子到了广东,一住就是3个多月。那天,三叔三婶刚从广东回来,提起高铁就赞不绝口。三叔说,想不到威信这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居然可以坐上风驰电掣的高铁。从威信到广州,大半天时间就到了。高铁不仅速度快,而且座位宽敞,干净整洁,坐在车上,一点不晃,如履平地。这点,三叔三婶一辈子也想不明白。是啊,谁能想到,当年交通最为不便的老区威信、镇雄,因为成贵高铁的建成通车,成了昭通最早开通高铁的地区。威信、镇雄一步迈进高铁时代,这个落差真是太大了。作为一个曾经在那个闭塞地区那段泥泞道路走过来的人,我屈指一算,从威信乘高铁去成都,只需要150分钟,从昆明乘高铁到威信,最多也不过4个小时。今天与昨天一对比,真是天壤之别!交通的飞速发展全面改变了山里人的命运,也改变了昭通发展的进程。
三叔一家住在山上,距村上很远。为了扛起全家的重担,供几个孩子上学,三叔20多岁时就开始赶马车,每天起早贪黑,赶着马车到5公里以外的煤厂装上一车好炭,再拉到15公里远的县城变现,每天要到很晚才从街上回来。并不是三叔对赶马车有特别的嗜好,而是三叔家到村上这段路全是窄窄的土路,只能供马车牛车前行。谈起他赶马车的生涯,三叔激动地对我说,随着乡村公路的全面建成和路面的扩宽改造,他的马车已经被淘汰了,现在进出都是用货车或农用车,马放南山,马车已没有用武之地。而且,三叔年事已高,儿女均已成家立业,他和三婶吃穿用不愁,也用不着再做赶马车的营生。
开着车行驶在宽敞平坦的柏油路上,窗外青山滴翠,绿水环绕,让人心旷神怡,那种告别泥巴路、碎石路、弹石路的感觉真好,感慨油然而生。
是啊,经过几年的脱贫攻坚,昭通农村路已旧貌换新颜。如今,你无论走进哪一个村寨,昔日的羊肠小道已不复存在,交错纵横的水泥路通往四方,行走便捷,幸福之花已开在寻常百姓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交通的发展带来了城市的崛起、文明的复苏、思想的解放,新一代产业工人从农村争先恐后涌进城市,住在城里的居民沿着宽敞的水泥路下到乡村山野,体会农家之乐,享受交通建设送来的红利。
从威信回来,好消息像长上了翅膀,一个接着一个。先是宜昭高速公路白水江特大桥合龙,接着都香高速地质最为复杂的黑石1号隧道双幅贯通,大永高速公路A3标段顺田特长隧道也双线贯通,几条高速公路的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昭通全面走上了县县通高速公路的大道,从昭通中心城市至各县(市),只需2个小时;从昭通至周边州(市)政府所在地,3个小时可到;从昭通至云贵川渝省会城市,4个小时可至,“2、3、4小时经济圈”已经形成。因为交通的引领,昭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其时已至,其势已成。
昭通交通先行的脚步没有停歇,昭通交通建设还在提速。“十四五”期间,昭通着力构建“两环四纵五横九联二十二出口”高速公路网、“四横九纵两联多专用”铁路网,县县通高速公路、县县通高铁不再是神话,昭通新机场正在迁建,覆盖城乡的“毛细血管”——农村公路网继续推进,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供血补气。大道如天,从交通先行到交通强市,昭通发展充满前所未有的活力,已走上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作者:曹阜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