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3-07 07:12昭通新闻网讯(通讯员 邓均波)2016年,是全县 “十三五”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工作的开局之年,县人开办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多方协调,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加大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和转移就业,力争做到培训一人,合格一人,输出一人,脱贫一户。务工经济已经成了农村家庭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促进家庭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项目培训顺利推进。2016年,大关县农村人力资源办重点围绕15个脱贫出列村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3312人,投入扶贫资金173万。其中,培训钢筋工161人、电工195人、电焊工201人,中式烹调师130人,种植养殖技能人才2625人;技能培训转移就业593人,占技能培训人数的86.3%,现已全部完成各类培训任务,按程序正在申请审计验收。
培训对象更加精准。培训主要针对当年贫困出列村建档立卡贫困户、急需培训的边远贫困山区和零就业家庭劳动力开展技能培训或引导性培训。2016年,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954人,占培训总人数的58.99%。
宣传形式多种多样。充分利用标语、横幅、QQ、微信、手机短信、宣传单、电视、黑板报等多种媒体,把“政府买单、农民培训”和转移就业的惠农政策宣传到家家户户,通过培训提升劳动者素质,增加务工收入,拓宽务工渠道,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逐步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实现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项目管理更加规范。严格执行《云南省贫困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管理办法》,实行扶贫项目资金财政报账制管理,坚决杜绝挪用克扣扶贫资金的违纪违规行为;实行项目领导组集体议事决策机制,坚决杜绝机构竞聘、项目验收等关键环节“一言堂”决策;实行项目监管责任到人机制,规定开班、结班项目监管人必须到场,培训中途随机抽查2次以上;实行项目实施保证金协议制度,如培训机构师资条件、上课课时、学员出勤等违反制度,坚决整改并按比例扣除保证金违约金,违约金缴入县财政非税收入专户。一年来,培训机构规范有序实施培训工作,最大限度发挥了扶贫资金的应有效益。
劳务合作更加广泛。2016年10月19日至2016年10月28日,由政府分管领导带领县人社局、县工业园区管委会、县人开办3家部门,先后到广东省东莞市、江苏省句容市、浙江省桐乡市、云南省昆明市考察进行劳务市场考察,并与当地人社部门签订了劳务输出基地框架协议,为县内农村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万余个,切实拓展了劳务基地,为县内劳动力争取了就业岗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转移就业效益可观。2016年,大关县农村劳动力通过就地企业吸纳一批,县内建设拉动一批,发展产业转移一批,定向组织输出一批,同乡带动、亲戚带出一批“五个一批”就业模式,全年累计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9万人次,占市下达转移输出年度目标的100%。全年实现务工工资收入16.2亿元,占目标任务的100%,同比增长16.5%。
精准帮扶稳步推进。 部门领导多次深入挂钩帮扶的天星镇寨子村走访调研、了解情况,与镇、村干群一道定规划、谋发展,对脱贫攻坚工作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一年来,共开展调研6次,召开群众座谈会4场,选派驻村队员2人,帮助协调争取项目资金,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劳动力素质提升等方面有了很大改善。为加强适用技能培训,提升贫困户劳动力对象整体素质,使贫困户家庭掌握1—2门实用技术,部门投入帮扶资金10.82万元,在寨子村民小组、环岩村民小组开设两个引导性培训班和一个技能性培训班,顺利完成核桃栽培53人、茶叶栽培40人、电工培训71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培训后引导转移就业52人,月工资达3500元以上。以产业发展和劳动力转移就业“两结合”促进贫困家庭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