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云南网上新闻发布厅
2022-07-06 17:53非常高兴,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际,在省委宣传部、省政府新闻办的精心组织下,我们在这里举行“云南这十年”系列新闻发布会·昭通专场发布会!在此,我和杨承新同志代表昭通市委、市政府和昭通630万各族干部群众,向各位媒体朋友长期以来对昭通各项事业发展的关注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昭通地处昆明、成都、重庆、贵阳4大城市辐射交汇地带,是云南融入长江经济带、连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历史悠久、文化厚重、资源富集、人杰地灵,古生物群遗址见证史前生命足迹,“扎西会议”开启中国革命崭新篇章,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个大国重器屹立金沙江畔,综合交通架起跨越发展坦荡通途,苹果、天麻声名远扬,众多历史人物和享誉全国的“昭通作家群”“中国文学之乡”展现了昭通人民不屈不挠、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伟大长征精神激励一代代昭通儿女矢志奋斗,不断创造辉煌。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关心昭通发展,特别是2015年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新年首次离京就到昭通视察并作出重要指示,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十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感恩奋进、拼搏奋斗,在党和国家事业大踏步前进的征程中,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铸就了昭通发展的“黄金十年”,实现了“8个历史性”变化。
十年感恩奋进,我们聚力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群众生活实现“贫困变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昭通是全国贫困人口最多的地级市,我们在乌蒙大地打响了一场场感天动地的脱贫攻坚硬仗,绝对贫困问题得到历史性解决。脱贫任务全面完成。全市10个贫困县、1235个贫困村、185.07万贫困人口全部退出贫困序列,230万群众彻底告别不安全住房,251.48万人饮水安全得到巩固提升,脱贫群众人均纯收入从不到千元突破到万元,实现了从基本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巨大转变。易地搬迁一步跨越。建成集中安置点373个,其中万人以上安置区9个,鲁甸卯家湾、昭阳靖安、彝良发界3个万人安置区卡户搬迁规模分别位列全国第一、第二和第四,全市35.47万易迁群众一步实现进城入镇,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干部群众感恩奋进。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推动全市干部的精神面貌、群众的精气神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广大干部群众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感恩奋进。昭通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离不开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深切关怀,离不开53家中央和省级单位的定点帮扶,离不开东西帮扶地区东莞、中山、深圳和闵行、普陀、松江的鼎力支持,也和在座媒体朋友的鼓与呼有很大关系,我们真诚地感谢社会各界的真情援助,昭通人民永远铭记!我们发自内心感谢共产党,感恩习近平总书记!
这里,我们准备了个昭通脱贫攻坚的短片,请大家观看。
十年感恩奋进,我们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城乡面貌实现“旧貌换新颜”的历史性蝶变。大力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城乡面貌呈现“3个变”。第一个是“城市变大了”,全市建成区面积新增34.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由25%增至40.5%,中心城市“一城三区”格局初步显现,昭阳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6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增至77.8万人,镇雄、巧家等县城加速崛起。第二个是“市容变靓了”。改造棚户区7.2万套、老旧小区519个,建成绿地4972公顷,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由41.8%、45.8%增至98.4%、100%,成功创建全国首批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创建国家卫生县城3个、省级美丽县城3个,城市颜值不断提升。第三个是“乡村变美了”。乡镇生活垃圾处理设施覆盖率达88.5%,所有行政村改厕取得明显进展,一批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美丽乡村呈现在山水之间。
十年感恩奋进,我们着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生态环境实现“脆弱到宜人”的历史性逆转。我们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奋力谱写“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昭通篇章,主要成效有3个方面。第一个是“水更清了”,以大保护、大修复、大治理推动赤水河流域生态持续好转,流域干支流全面恢复自然流态;严格落实长江“十年禁渔”,深入实施“一个U盘下达河长令”,393条大小河流保持清水出昭通。第二个是“山更绿了”,累计实施退耕还林322万亩、营造林527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5.2个百分点、达到47.8%;自然保护区由8个增加到23个,面积增加68.7万亩、增幅达38.2%,创成国家和省生态文明示范县4个。第三个是“天更蓝了”,粘土砖窑全部取缔,“散乱污”企业基本出清,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和黄标车全部淘汰,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连续4年达99%以上,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为抬头可见的生态成果。
十年感恩奋进,我们全力增进民生福祉,社会事业实现“薄弱到加强”的历史性进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力补齐民生领域短板弱项,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地震灾区涅槃重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亲自关怀下,鲁甸6.5级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全面完成,灾区实现历史性巨变,群众生活越来越幸福。教育卫生蓬勃发展,新增学校1010所,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毛入学率分别提高63.93、36.43、42.35个百分点,昭通师专升格为昭通学院,成功创办昭通卫生职业学院,昭通职业学院设置获省政府批复;新增医疗卫生机构435家,滇东北区域医疗中心即将正式开办运营,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就业创业更加充分,累计新增城镇就业36.9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稳定在250万人以上,连续举办五届“赢在昭通”创新创业大赛,政策性扶持创业9.4万人、带动就业23.4万人。社会大局和谐稳定,20万水电移民全面开启新生活,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法治昭通、平安昭通扎实推进,和谐稳定的良好局面持续巩固。
十年感恩奋进,我们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建设实现“适应到引领”的历史性加强。认真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推动党的建设全面从严全面过硬。我们始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认真开展党的群众路线、“两学一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党史学习教育等学习教育,各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修养持续增强。“两个作用”充分发挥,深入实施基层党建提升年、巩固年等活动,1160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得到全面提升,党员规模增长12.7%,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抗震救灾、脱贫攻坚、重大项目等大战大考中充分彰显,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队伍建设全面加强,坚持把干部放在抗震救灾、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大战大考中锤炼历练,旗帜鲜明倡导“重品行、重实干、重公认”的选人用人导向,严管厚爱相结合,锻造了一支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真能担当的乌蒙铁军。党风政风持续向好,始终坚持严的主基调,持之以恒纠“四风”,纵深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持续巩固。
奋楫扬帆正当时,厉兵秣马再前行。回首望,十年辉煌成就极大地增强了我们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信心和干劲;看前路,党的二十大即将胜利召开,必将在新的重大历史关头为新征程擘画宏伟蓝图。昭通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续写昭通新时代长征路上高质量发展的精彩篇章。
拼搏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我们将忠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筑牢政治忠诚,不折不扣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省委有要求,昭通有行动、见成效、出成果”,做到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确保各项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我就先介绍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