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

安乐村:小蜜蜂酿造“甜蜜的事业”

 2017-01-23 08:41  来源:

◆昭通日报全媒体实习记者 唐龙泉飞

早在几个月前就听闻大关县养蜂产业做得风生水起,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这些“野惯了”的“小蜂子”们愿意在大关县安乐村“留下来”?1月14日,记者带着疑问向大关县天星镇安乐村出发了……

一下车,记者就看见村民李友秀拿着干草在一排排蜂箱旁忙活着。上前询问得知因为天气太冷了,要用干草把蜂箱包裹起来,让箱内温度不至于太低,“不然蜂王会冻死的。”

早在70年代,大关县就发展过养蜂产业,但由于养殖蜜蜂需要大量成片的蜜源,当时的大关没有蜜源供应,以失败告终。据西南林业大学老师、大关县天星镇安乐村驻村第一书记柏顺文说,当时虽然失败了,但部分村民积累了一定的养蜂经验和有了养蜂的习惯,给这次养蜂产业的成功带来了积极作用。“不管是天星、吉利等河谷地带有传统养蜂的习惯,还是海拔2500米左右的高山也有养蜂村民,养蜂基础也很好。”

“我养蜜蜂有十来年了,以前都没有形成规模,蜂子不是死掉就是飞走了。现在不一样了,有扶贫工作队的帮扶、科学养殖技术的传授、政策的支持,半年左右蜂群就有35群了。”安乐村养殖户罗公权高兴地说,还细细的讲解一些养殖经验。谈话间,不断有蜜蜂进进出出,罗公权似乎看出了记者的担心,“不要害怕,它们不会蛰你的,蜜蜂也和人一样有感情的,你对它好它感觉得到,不蛰你还酿蜜回报你。”

据了解,大关县以天星镇养蜂农户为最多,养有中蜂3000多群,其余翠华、玉碗、寿山、木杆、吉利等9个乡镇均有少数农户养蜂。截至2016年11月底,半年来全县中蜂数量约5000多群,从事养殖的贫困户有900余人。“投入小,养殖成本低,劳动力需求不大,适合中老年人养殖。”柏顺文看着安乐村的发展变化感到很兴奋,他算了一笔账:2016年5、6月,安乐村的贫困户在党委政府的帮扶下,贷款5万元发展养蜂业,产出的蜂蜜销售额达4.8万元,刚好还了贷款,保了本。看似是亏了,其实是赚了,留下了几十群蜜蜂,以后年年几乎不出成本就收获蜂蜜。“我现在有蜂群35箱,过了年至少能分出70箱,有的还能一箱分出三箱。”罗公权很有信心地计划着。

从2016年开始,大关县委政府就把养蜂产业列为大关产业扶贫项目,以群众自发为主地推动发展。“2017年,将继续带好示范作用,生产规范化、遵循一年采一次蜜的原则,保证蜂蜜品质,走生态、高端市场,到年底实现3万群蜜蜂的目标。此外,加大技术培训,和蜜蜂做家人做朋友。”大关县委副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总队长杨永发在天星镇第一次养蜂繁殖讨论会上提出新一年目标和期望。

勤劳勇敢的中蜂,不管蜜源多稀少、路途多遥远都会采集回来。清晨,你还在睡梦中小蜜蜂就为你打着工了,这么美的差事安乐村的村民正乐呵呵地享受着……欢声笑语中,罗公权取出前几天才封盖的蜜给大伙儿品尝,记者也忍不住夹起一块填满蜜的蜂蜡,细细回味:真甜。

审核:   责任编辑: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昭通新闻报料:0870-2158276   昭通新闻网,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审  核:
责任编辑:
标签 >>
捐赠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