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2017-01-22 09:43昭通新闻网讯(记者 毛利涛)玉碗镇作为大关县2016年度脱贫出列乡镇,面临着贫困面广、贫困程度深的困境,如何破解资金短缺、时间紧、任务重的巨大压力?玉碗镇积极探索、认真研讨,以“一事一议”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充分发动群众,以投工投劳方式大量节约建设资金,有效推动基础设施建设,为脱贫出列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
近日,记者在大关县玉碗镇石灰村干河村民小组看到,宽4米、长1.1公里的进组公路硬化已经完成,1米宽的户间连接路连接到了每家每户。实现了车辆运输物资到家门口,村民出行告别了出门一脚泥的落后窘态。
“现在党的政策好啊!原来我们出门一脚泥,需要什么物资都到公路上去背,一车物资要花费二三千块钱。现在路修好了,需要什么物资直接就能拉到家门口,我们每天吃完饭后还可以在公路上走走,串下门子,生活环境已经得到了根本性改变。尽管我们每家都投工投劳,但想到是为我们自己建设家园,大家都很踊跃。”村民杨胜元高兴地对记者说。
“为实现脱贫出列的目标,充分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镇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以‘大走访’为契机,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积极能动性,更好地把有限的资金最大化地造福人民,实现了全镇上下共建美好家园的良好氛围。”镇党委书记陈光波说出了脱贫攻坚工作中的真实感受。
石灰村副支书陈元毅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动员群众参与家园建设,我们成立了党员先锋队,进村入户作动员,统一思想,先后召开了5次群众大会,动员群众投工投劳,帮助村民协调占地等问题。群众反响很好,都积极投入到修路建设中。为了保证建设质量,镇上还派出了干部参与物资发放和质量监管等建设全过程。我们尽管在建设的28天里很辛苦,但看到村民们出行方便了,自己苦点也感到很欣慰。”
“群众的积极参与,让我们紧张的建设资金得到了有效缓解,更能激发群众参与建设家园的积极性,让群众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体现。也能更多、更好地为群众建设更多的基础设施,‘一事一议’群众工作法是带动群众主体能动性的法宝。”副镇长丁开喜说道。
据了解,当时公路项目的资金只有30万元,如果按正常工程建设,以宽4米、厚20公分标准的1.1公里入组公路投资得60万元以上才能完成,通过群众投工投劳,最后投入资金仅21万元左右;而投资10万元的户间连接路,最后才投资3万元左右。两个项目就节约资金16万元。镇党委政府又把这笔节约的资金用在了另外8个村民小组的户间连接路上,把有限的资金最大限度地造福人民。